外耳道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注意勤掏耳朵暗藏多种危害,千万别随便掏 [复制链接]

1#
具有白斑特征的病症有很多,它们与白癜风怎样区别 http://www.ntltqx.com/baidianfengteseliaofa/pianfangshiliao/481.html
医院订阅哦!

抠肚脐、掏耳朵…有些人不“抠抠挖挖”总是不舒服。

不过,你以为勤掏耳朵就是爱干净的表现?其实.....并不是!

耳屎在医学上有一个文艺的称呼——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出来的一种正常分泌物与灰尘、皮屑混合而形成的。

分为干性与油性两种:一类是干性耵聍,另一类为湿性耵聍。

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干性的,呈片状存在于外耳道内。

有些人的耳朵油脂分泌特别旺盛,所以分泌出的耳屎就油油的、比较粘稠,有的凝聚成团,有的会流出耳外,俗称「油耳」。

无论是干性还是油性耳屎,都属于正常现象。

对于耳朵来说,耳屎其实是耳朵的保护伞,比如:

耳屎富含油脂

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赋予外耳道抵抗细菌、病*侵害的作用;

耳屎所含的油脂能滋润外耳道皮肤上的细毛

这些茸茸的细毛和富有黏性的耳屎,能阻挡由外界吹进来的尘埃颗粒,挡住昆虫进入外耳道。

另外,耳朵不小心进水时

耳屎还可以阻挡脏水的侵入,并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耳屎使外耳道空腔稍稍变窄

对传入的声波能起到过滤和缓冲的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此外,富含油脂的耵聍能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耳道深处的鼓膜不致变干,从而使鼓膜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有时候耳朵痒,感觉耳屎很多,所以要不要掏呢?

不管你是干性还是湿性耳屎,除非有不适症状,否则不需要处理。

耳道本来就有天然的自净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能够自行排出。

其次,频繁掏耳朵坏处多。比如:划伤外耳道皮肤,引发感染;外耳道受刺激,引起病*感染,发生外耳道乳头状瘤。

不小心捅破耳膜,导致听力下降,甚至是丧失听力。

所以,不要有事儿没事就去掏耳朵。

END

禅城教育∣用心为您服务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