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通讯员彭钦平)没事掏掏耳朵,是30多岁的公司白领杨小姐感觉很惬意的一件事。每当闲下来,她就“欲罢不能”地想去“挖矿”。前不久的一天晚上,杨小姐洗澡后躺上沙发,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又用棉签掏起了耳朵。随着棉签在耳道里不断游走,她感觉很是舒服。突然,她感觉耳朵深处传来一阵剧痛,赶紧终止了动作,抽出棉签时发现上面还有血迹。更令她意外的是,几天后掏疼的右耳朵还出现了听力下降。
杨医院五官科就诊。经该科主治医师符鹭检查发现,杨小姐右耳朵鼓膜损伤。好在杨小姐就医及时,经抗炎治疗后,鼓膜逐渐愈合,听力也随之恢复。
符鹭指出,日常门诊中因掏耳朵受伤的市民时有所见。一般人因不了解耳朵构造,盲目掏耳朵,很容易对外耳道和鼓膜造成伤害,轻则引发外耳道炎,重则导致听力减退,甚至还有人因为掏耳朵引发颅内感染。
“经常自己掏耳朵,不仅可能损伤耳道、使鼓膜穿孔,导致听力受损等,还可能刺激耳道分泌更多耵聍。”符鹭表示,一般情况下,耵聍可随人体移动、咳嗽、咀嚼等动作自行排出;如果是油性耵聍,尤其是真菌感染后的团块不易排出,医院请专业医生处理。
责任编辑:吴郁莹,赖旭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