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双反危机持续 光伏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中广北京6月11日消息(冯悦杜震孟晓光)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天是欧盟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的第5天,国内光伏产业显现出怎样的反应?中央台近日到国内第二大光伏产品制造省河北进行调查。13-6-11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在世界硅材料最大制造商——河北晶龙集团宁晋硅片生产园区,60多台多线切割机忙碌的转动着。红火的生产场面背后,却是企业尴尬的亏损。晶龙实业集团副总经理安增现焦虑地说,今年一季度毛利是6%,但实际上是亏损的。
安增现:“做到百分之六毛利润,就11.8%你加进去,等于毛利润是亏了百分之五,再加上这个一些费用,肯定这个市场就失去了。”
晶龙集团新闻中心主任段同刚说,晶龙原来欧洲出口部分占到50%,今年一季度欧洲市场已经降到20%,今后计划低于20%。
优势市场的逐渐失去的并不是晶龙一家企业,河北保定英利集团公共关系部副总经理王志新说,今年二季度欧洲销量已由一季度的53%降到了35%。
王志新:“要想在国内市场及其他新兴市场消化40%的出货量,其难度非常大。企业将不得不面临减产等风险。销售收入的锐减也将造成资金链的进一步紧张,从而增大了债务违约的风险。”
进一步调查发现,目前光伏危机正在向上下游蔓延,全产业链危机正在到来。在渤海铝业,由于每年为英利集团光伏产品提供铝边框近2万吨,当前的形势让企业负责人感到相当紧张。
企业负责人:“我们是做配套的,他们的供货量减少,我们的供货订单肯定会全部减少。”
面对欧盟贸易壁垒,光伏企业何处去?晶龙实业集团副总经理安增现的回答是,开拓国内市场。
安增现:“这几年国内的发展以每年百分之一百甚至是三百发展,今年预测有可能日本是第一大市场,明年可能中国就是第一大市场。”
对于光伏产业的未来,业内人士也将目光聚焦到产能过剩。安增现建议,国家应遵循优胜劣汰法则,去弱扶强。
安增现:“应该区别对待,还要捡一些优质的企业进行扶持,不行的进行淘汰。我觉得3、5年之后,那些有规模、品牌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可能要占据市场大部分的份额。那将来光伏企业不但能生存还能壮大起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原标题:欧盟双反危机持续光伏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原文链接:
稿源:中国广播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