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小儿中耳炎的家庭护理
TUhjnbcbe - 2020/11/8 3:30:00

中耳炎,在小儿科很常见。

常见于反复感冒、发烧之后的宝宝,由于小儿无法准确表达身体的异样,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所以临床上的误诊和漏诊率很高,导致孩子的中耳炎反复发作,孩子受罪,家长折腾,束手无策。

那么,今天给大家提供些家庭护理中耳炎宝宝的干货。

孩子感冒谨防中耳炎

(一)简单医学知识

人耳,解剖上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就是我们能看到的外耳廓,沿着外耳道进去之后就是中耳的结构区域。

耳朵的解剖结构示意图

中耳,其重要的结构有鼓膜和鼓室,反复中耳炎发作,常见的并发症就是临近的鼓膜出现穿孔。

鼓膜破了个洞,失去了生理屏障,洗澡或者游泳,外界的水不小心流进耳朵,那就是直接往脑袋里灌水的节奏了。

部分鼓膜穿孔在症状缓解后会自行愈合

都说人的七窍相通,其中耳朵与鼻子的连通结构——咽鼓管,就是中耳鼓室的延续腔道。

所以,反复耳炎发作的人经常就有鼻塞、鼻涕、鼻炎等后遗症。

耳咽管即咽鼓管,连通耳朵与鼻子

成人的咽鼓管像个钩子,有一定的弧度,鼻腔的液体不容易倒灌入耳内;

而小儿的咽鼓管平平的,没有弯曲,鼻腔内的鼻涕啊、甚至呛咳的口水一不小心就会通过这条管子流到耳朵内了。

所以,小儿出现感冒、流鼻涕、咳痰后,中耳炎就接踵而至了。

儿童咽鼓管vs.成人咽鼓管

(二)临床表现

中耳的炎症,顾名思义,耳朵里有炎症。

表现为耳朵疼、耳朵闷、耳鸣、耳内异物感,有*色分泌物流出,甚至听力下降。

外耳道可见*色分泌物

当出现以下现象的时候,家长要留意:

1.孩子对声音敏感性降低,比如看电视的声音调得很大,你叫唤孩子的时候音量明显加大,孩子仍无动于衷。

2.孩子不断摸耳朵、挠耳朵、扯耳朵,睡觉时躁动不安,喜欢摇头后用手去摸耳朵。

3.孩子的耳朵有*色分泌物流出来的时候。

4.孩子曾高烧持续3天左右,要注意观察耳朵。

5.孩子长期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炎的时候,也要警惕中耳炎的发生。

(三)治疗

在中医里,十二经络的足少阳胆经入耳,所以耳的问题与胆经相关,即胆经虚热。

药物上,常用的有小柴胡汤,能清胆经的虚热,同时养护脾胃。

注意,这里的虚热与平时说的上火有点差异,遇到虚热,单纯用寒凉药物去“下火”,反而会加重病情。

来自于医圣张仲景经典著作《伤寒论》的经典配方

另外,可以给孩子泡脚,帮助引热下行,减轻上焦的虚热,效果也相当好。

泡脚至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即可

若孩子不爱吃药,还有一个特别好用的方法,吹灸法。

吹灸法与艾灸的原理相同

方法如下:

1.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将外耳道脓液擦洗掉,再用吹灸法进行耳道艾灸。

过氧化氢即双氧水,使用时注意浓度为3%即可

2.将稍微有点硬度的纸卷成圆锥形,头部细的留一小口约0.3-0.5平方毫米。

圆锥形纸筒(注意防火)

3.纸筒细头送进外耳道一定的深度。

4.艾条对准纸筒大口,使艾条热能和烟顺着纸筒进入耳道,热量以孩子可忍受为度。

吹灸法治疗中耳炎

艾灸过程中利用艾条的距离控制温度,多与孩子沟通,注意防火。

实践出真知,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若有任何健康问题,欢迎与我交流。文中方剂需在医师指导下用,切勿自行使用。

扫一扫,添加我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儿中耳炎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