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尘螨那种自营生计,不依附于人类也可生存下去的螨虫不一样,今天介绍的这种螨虫寄生于人体皮肤毛囊,皮肤的某些疾病就与它有关。它就是——蠕形螨,俗称毛囊虫。
01
认识人体内的两种螨虫
尽管蠕形螨的种类有N多种,但寄生在人身上或脸上的主要是两种: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腺蠕形螨。
1、毛囊蠕形螨vs皮脂腺蠕形螨
这两种蠕形螨形态比较相似,都是那种细长的、乳白色、半透明的蠕虫样……相对来说毛囊蠕形螨长一点,皮脂腺蠕形螨略短一点,而雌虫略大于雄虫。
(左为毛囊蠕形螨,右为皮脂腺蠕形螨)
这两种螨虫主要寄生在人体的鼻子、额头、脸颊、下巴、眼睑周围和外耳道等处,以人体的皮脂腺分泌物、角质蛋白和细胞代谢物为食。换句话说,它们就一直在我们的毛囊或皮脂腺内吃喝拉撒繁衍后代。
其中毛囊蠕形螨生活在毛孔较浅的地方,皮脂蠕形螨则生活在毛孔深处。这也意味着毛囊蠕形螨比较容易通过人与人的接触而互相感染。
2、感染蠕形螨,人的皮肤会出现什么变化?
蠕形螨属于人体正常的寄生物,所以正常情况下,人们和它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它们的分泌物、代谢物、分解产物也都可以及时排出毛孔,对皮肤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但是,当我们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时,螨虫的数量就可能暴增,一旦螨虫数量过多,就会引起炎症感染,皮肤也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面部常有瘙痒感(尤其是夜间);
●皮肤表面变粗糙、油腻,并有脱皮现象;
●皮脂异常渗出,毛孔不断增大,痤疮、青春痘反复发作;
●局部皮肤出现潮红,而后出现红斑,并在红斑上逐渐出现丘疹、脓疱、结痂;
●引起酒渣鼻、外耳道瘙痒症、皮脂腺炎、睑缘炎等疾病。
多数情况下,痤疮问题还是与痤疮丙酸杆菌有关。青春期后,皮脂腺对雄激素变得更敏感,油脂分泌旺盛,容易发生痤疮丙酸杆菌感染,之后经过一系列变化,毛孔会堵塞,皮脂分泌不出,就变成了痘痘。
此外,日常生活中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摄入过多高糖饮食;熬夜等因素也都是痘痘爆发的诱因。
02
怎样知道自己脸上是否有螨虫
光靠上面说的一些皮肤变化也不能百分百确定是螨虫感染,所以还得借助一些更专业的检查方法,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1、挤压涂片法
用痤疮压迫器或者用手挤压两侧鼻翼和鼻尖处,用沾水笔尖后端刮取皮脂,置于载玻片上,加1滴甘油,铺开,加盖玻片镜检。
2、透明胶纸粘贴法
晚上睡觉前洗净面部,将透明胶纸贴于鼻尖或鼻翼处(也有贴于额头、脸颊、下巴处),第二天早晨取下并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再显微镜下观察。
鉴于上面这两种方法都涉及专门的工具和操作,所以,医院皮肤科检查比较好。
03
4个方法赶走住在人脸上的螨虫
1、口服或外用药物
当确定为螨虫感染,可外用甲硝唑凝胶、过氧苯甲酰凝胶,内服替硝唑、美满霉素等药物,也可使用薄荷油等,但这些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酒糟鼻患者若皮损中有超过正常数量的毛囊虫,那么外用甲硝唑凝胶治疗也会有一定的效果。
这些药物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皮肤刺激、脱屑、灼热等不良反应,所以请勿随便使用。
2、对生活用品进行消*
蠕形螨生存力较强,日常的肥皂并不能杀死,但它对温度较为敏感,60摄氏度(及以上)的温度和75%的医用酒精可杀灭。因此我们日常的生活用品中,比如毛巾、枕套、被单、脸盆等可用60℃以上的热水烫洗。
人体蠕形螨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因此要尽量避免与病人接触,不和病人共用毛巾、枕巾、被褥、盥洗器具等。
3、注意面部清洁
不论男女都应注意面部清洁和控油,但不要过度清洁去角质,这样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和敏感,反而容易感染螨虫。
4、饮食宜清淡
避免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油腻的食物和甜食。
其实,有少量的蠕形螨是正常的,如果个人感觉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症状,那么可以不作处理。
如果皮肤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症状,比如面部瘙痒潮红、酒糟鼻、脸上长出很多痘痘等,医院的皮肤科做个检查,确定是否为螨虫感染引起的了。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哈,不少市面上所谓的“除螨”产品,其实只是添加了一些可以抑制油脂分泌的植物提取物,并不能真正达到杀死螨虫的效果。
*本文为微医集团账号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微医平台为您提供预约挂号、咨询专家、一键购药、预约手术等便捷就医服务,更有实用靠谱的专业健康科普知识,为您答疑解惑。身体不适,用微医就够了。
本期留言说说:#你有"战痘"烦恼吗?有哪些祛痘好方法?#欢迎小仙女们
踊跃发言留言点赞第1名(点赞数需30个)送出妙思乐滋养霜一瓶(留言点赞奖品先赞先得,拼手速的时刻到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