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击报纸可放大阅读
38岁男子突发性耳聋
医生说这个坏习惯要不得
38岁的刘先生是一名销售主管,前不久,他的左耳突然失聪,被确诊为“突发性耳聋”。医生表示,年轻人出现突发性耳聋的现象越来越多,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戴耳机、过度疲劳等都是损伤听力的重要原因。
你有被爸妈念叨:“你就天天戴着个耳机吧!早晚得聋!!”的经历吗?事实上,这还真有科学依据!
在我国,听力障碍的患病率还是很高的。很多人平时都有戴耳机的习惯,有这个习惯的人还都有从早戴到晚,一戴八小时的毛病。专家称:从日常接诊的情况来看,近年来耳部健康方面的发病率逐步增高,不少人的发病都与用耳不当有关。
很多人经常戴耳机长时间听音乐,音乐的旋律通过空气传导可以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可是,戴耳机听音乐,声波从耳机传导至鼓膜之间距离很近,太直接,其刺激很强,还有一部分可能通过骨导传播,对内耳毛细胞刺激更大,时间长了,就容易造成听力疲劳损伤。
另外,戴耳机使外耳道几乎处于密闭状态,妨碍外耳道通气引流,导致外耳道内环境改变,易罹患外耳道的炎症。为此,唐金勇提醒广大青少年,最好不要长时间使用耳机,睡觉前一定要摘掉耳机。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正确使用耳机呢?
1、使用“60-60”原则—国际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世卫组织建议,使用耳机时,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以免过分剌激耳朵;每天不超过60分钟是比较安全的,所以大家应该少戴耳机,以间歇收听为宜,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2、注意使用耳机的环境我们在很嘈杂的环境中,如果戴耳机的话,会不自觉地调高音量,所以如果外界杂音比较大,最好就是不要戴耳机了。
3、不建议睡觉听耳机我们在睡觉的时候,如果戴耳机的耳朵压在枕头上的话,会损害耳廓,并加重对鼓膜的刺激。同时,万一睡着没有把耳机摘下,戴耳机的时间就会延长。
4、长期戴耳机的人群,建议选择头戴式耳机入耳式耳机的声音接触面积小,对耳蜗内部压强较大;头戴式耳机接触面积大,压强较小,对耳蜗纤毛细胞的刺激相对较小,更加安全。
总之,虽然有上述措施可以减少耳机对听力和耳道的损伤,但是还是建议尽量少使用耳机。如果暴露于过响的声音中,或者长期使用耳机,或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耳鸣、耳闷甚至听力下降,医院就诊,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最后,专家提醒:不少人有经常掏耳朵的习惯。适量的耵聍有助于保护耳朵,不需要清除,但有的人耵聍腺分泌旺盛,耵聍堆积栓塞外耳道,就需要及时将之取出。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搞不清楚耵聍该取还是不该取,就自己用棉签、发夹,甚至牙签挖耳,导致外耳道损伤、鼓膜穿孔;或图方便,不到医疗机构就诊,在外使用未经规范消*的工具“采耳”,导致外耳道鼓膜损伤,而这些工具又有可能重复或多人使用,易导致交叉感染,发生霉菌性外耳道炎。
(据央广网、刘振)
文字编辑:大众健康报
音频剪辑:李心睿
背景音乐来源:Bens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