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后,于-01-21全麻下行"鼻内镜下鼻咽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右侧鼻咽部近咽隐窝处新生物,切除大部分肿瘤组织,肿瘤切除部位出血较多,充分止血和填塞水囊压迫,术中冰冻病理回报为"腺样囊性癌"。术后进入ICU给予补液支持、预防感染治疗。
-01-23患者因"鼻咽肿物术后出血"全麻下行"鼻内镜下鼻腔止血+颈内动脉栓塞术",术后进入ICU,给予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intrmittntpositivprssurvntilation,IPPV),FiO2=40%,ABGPO2=69mmHg,氧合指数为.5,提示有急性肺损伤,吸痰为血性,结合患者术前存在误吸,术后低氧,考虑"吸入性肺炎"可能性大。予保留人工通道,呼吸机辅助通气,待氧合改善后拔除气管插管,加强气道护理,促进痰液引流,并给予补液、抗炎和维持电解质平衡治疗。患者在ICU期间持续鼻腔局部渗血,并于-01-24再次全麻下行"鼻腔探查止血术",次日成功拔管。
患者于拔管当日开始出现日间发热,Tmax38℃,不伴畏寒、寒战。血常规:白细胞17.62(×/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2.2%。PCT0.(ng/ml),符合细菌感染改变。给予抗感染、补液等支持治疗。-01-27患者从ICU转入普通病房,仍持续发热,继续给予抗感染治疗并撤除部分鼻腔填塞物,发热未缓解。-01-27急查肺CT提示双肺多发性肺炎,伴局部磨玻璃密度影(图1A)。请内科会诊,提示不除外-nCoV,之后连续2d查咽拭子-nCo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继续抗感染治疗1周后患者无发热,复查血常规显示正常,肺CT提示磨玻璃影完全消失(图1B)。
讨 论鼻、咽、喉因恶性肿瘤或其他原因导致急性出血是耳鼻喉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急症,患者在无法有效止血的情况下出现误吸更是时有发生。血液吸入肺脏后,对支气管的刺激较大,会出现反应性炎症。患者可表现为肺部感染征象,包括发热、低氧血症及氧合指数降低,血象高合并白细胞比例增高,CT显示双肺多发炎性改变等,与-nCoV易混淆。
本报道病例怀疑-nCoV的理由如下:
①间接湖北疫区接触史,年1月10日患者儿媳(安徽芜湖人)的领导从四川在武汉转车回安徽芜湖,患者儿子和儿媳在芜湖相处12d,与儿子-01-23来北京陪护;
②持续发热;
③发热期肺CT提示双肺多发炎性改变,伴右肺磨玻璃状影。
本病例排除-nCoV的理由如下:①截至-01-29,患者儿子、儿媳以及儿媳的领导均未出现症状;②血象高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同时PCT0.(ng/ml),更符合细菌感染改变;③-nCoV的肺CT影像学表现总体来说多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图2),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可伴空气支气管征、小叶间隔增厚和胸膜增厚[1]。
最初显示特征性的斑片状浸润,进展为大的磨玻璃样混浊,常表现为双侧。其肺CT的演变过程通常为早期以胸膜下斑片状、团状、节段或亚段性磨玻璃影多见,常合并血管增粗穿行;进展期病灶增多、范围扩大,发展为双肺多叶受累的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小叶间隔增厚及纤维化[2,3]。而吸入性肺炎的肺CT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实变影[4],多好发于下叶背段和中叶。如果是吸入血,会出现磨玻璃影,吸入量较大会出现实变影。
一项针对急、慢性吸入性肺炎影像成因与特点分析的研究中报道,磨玻璃影和小叶中央结节在吸入性肺炎各组表现有重叠,肺不张、支气管扩张或伴黏液栓塞则基本出现在慢性组[5]。该患者主要表现右肺上叶尖后段、右肺中叶内侧段、右肺下叶内基底段与左肺下叶外、后基底段可见多发片状模糊影,边缘不清晰,密度不均匀,部分病灶呈磨玻璃密度影;且抗感染治疗后磨玻璃影完全消失,更符合吸入性肺炎表现。④连续2d查咽拭子-nCo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综合以上分析,在-nCoV疫情期间,要高度重视出现类-nCoV症状的患者,尤其是住院患者。在没有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之前,建议按疑似病例处理,积极控制风险,将患者转入单间进行隔离诊治,所有接触者和医护人员进入二级防护。在等待核酸结果的过程中,抗感染治疗、密切观察患者及接触者的病情变化,以期在积极救治患者的同时,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的相关问题
●耳内镜协助诊治外耳道异物56例治疗体会
●乳突术后10年取耳耵聍至面瘫1例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