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预防溺水安全常识之三
TUhjnbcbe - 2021/1/31 9:31:00
十一、溺水该怎么呼吸救治

如果在水中救援人员捏住患者鼻孔、支持头部、开放气道有困难,可采用口对鼻呼吸取代口对口呼吸。溺毙患者治疗首要措施是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立即开始呼吸救治与生存成正相关。

十二、儿童溺水应采取的急救措施

由于儿童都喜欢玩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儿童玩水的机会增多,危险性也就增大。每年都有儿童溺水身亡的报道。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溺水急救方法,以防不测。

(一)下水迅速救上岸

由于孩子溺水并可能造成死亡的过程很短,所以应以最快的速度将其从水里救上岸。

若孩子溺入深水,抢救者宜从背部将其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二)排除呼吸道积水

多数溺水者被救起时已处于昏迷状态(儿童溺水2分钟就会失去意识),抢救不及时4~6分钟即死亡。

1、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

孩子被救上岸后,使孩子头朝下,立刻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部,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2、水吐出后人工呼吸

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要迅速进行口对口(鼻)式的人工呼吸,同时做心肺复苏,分秒必争。抢救工作最好能有两个人来进行,这样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才能同时进行。如果只有一个人,两项工作就要轮流进行,即每人工呼吸一次就要心肺复苏3到5次。并尽快与医疗急救机构联系。

十三、专业救助人员的救助过程

在救助溺水者的过程中,专业的救助人员在救助的过程中会使溺水者的头面部露出水面,一方面可以保证溺水者的顺利呼吸,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溺水者的危机感,以便减少挣扎,使救助者能够节省体力、顺利地将溺水者救上来,脱离险境。

专业的救助人员在救助过程中如果被溺水者抓住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在水中游泳是一件很消耗体力的活动,何况是救助。如果在水中被溺水者纠缠、缠绕将消耗救助者的大量体力,很可能最终将无法实施救助,甚至体力耗尽而意外丧命。如果不慎被溺水者紧紧抱住,专业的救助人员应临危不惧,将落水者向上托出水面,同时自己主动下沉,这时溺水者在水面上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就不会拼命地抓紧下沉的救助者,此时救助小组的其他人员应立即伺机将救生圈套住溺水者,使被抱的救助人员解脱溺水者而完成救助过程。

在经过现场急救,溺水者的心跳和呼吸恢复正常以后,可脱去其湿冷的衣物以干爽的毛毯包裹全身保暖,如果是在寒冷的天气中或溺水的时间较长,在予以保暖的同时还应给予加温处理,将热水袋放入毛毯中,但是防止不要烫伤。

十四、溺水专业救助的注意事项

专业救助人员在接到命令,进行一系列的救助之前,应当做好一切准备,首先要备好救生器材,如救生衣、救生圈、安全绳、冲锋艇等,其次还要挑选水性好,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救助人员参与现场抢险。

在救助的时候,专业的救助人员要看清溺水者的位置,在下水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适当锻炼四肢肌肉,保证全身的血液循环畅通,同时还要系好安全绳。

如果在救助的过程中,救助人员的小腿或脚部突然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应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还要呼叫同伴救助。如果发生意外溺水时,则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脸部、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游泳时耳朵进水的解决办法

游泳的时候会发生很多意外,比如水进入耳朵,就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

因为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屏障与鼓膜之间产生副压,维持着水屏障两边压力的平衡,使水不易自动流出。又因为水具有一定的张力,进入狭窄的外耳道后会形成屏障而把外耳道分成两段,有时外耳道内有较大的耳垢阻塞,则水进入耳道后更易包裹于耳垢周围而不易流出。耳内进水后会到导致耳内闭闷,听力下降,头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们总是想很多办法,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来。有的人还用不干净的东西,如火柴棒,还有小钥匙等掏耳朵,虽然这些办法可以侥幸地将水屏障掏破,使水流出来,但在另一个角度也损伤了外耳道,甚至鼓膜,从而导致耳部发生病症。如果游泳池的水或河水不干净,污水入耳后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感染,也会引起耳部病症,常见的耳病有以下几种: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耳垢阻塞,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如果耳朵内进水后并出现了异样,一定要及时停止游泳活动,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出现上述病症。

耳朵进水后应及时将水排出。可用单足跳跃法,将进水的耳朵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从外耳道流出来。还有活动外耳道的办法,可连续用手掌压迫耳屏或用手指牵拉耳廓。还可以反复地做张口动作,活动颞颌关节,使外耳道皮肤不断上下左右的活动或改变水屏障的稳定性和压力的平稳,使水从外耳道向外流出。清理外耳道的办法,用干净的细棉签轻轻控入外耳道,一旦接触到水屏障就可以把水吸出来。

十五、容易造成溺水的情况

在不熟悉或不明的水域游泳,如果是天然水域,切忌不要贸然下水,凡水域周围和水下情况复杂的也不要下水游泳,以免发生意外。游泳池中的水温通常要比体温低很多,因此,如果在下水之前不做准备活动,不做暖身运动,就会很容易导致身体有不适的感觉。身体不适或虚弱,如感冒、生病都不宜去游泳。在有雷雨的天气中不宜游泳,因这时的水温太低、太凉。游泳时特别是野外,禁止与同伴过分的开玩笑,导致随兴下水。风浪太大、照明不佳的时候游泳,容易出现意外溺水。要在有救生员及合格的场所游泳。游泳的装备要齐全,一定要随身带泳镜。游泳的时候切忌慌、乱,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请保持冷静,改用仰漂,并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救助。很多人喜欢露营、钓鱼和野外活动,如果这些活动接近水边时,一定要严防小孩意外落水。在海里或湖里游泳时很可能被鱼沟刺伤。如果只有钩尖刺入,先轻轻将其退出,然后进行消*、包扎即可。如果倒钩也刺入身体,千万不可硬拨。可先剪断鱼钩的连线,顺着鱼钩的弯势,尽量地向皮内继续刺入,使钩洒和倒钩从原刺入点相邻处露出皮肤,钳断倒钩的部分,再退出鱼钩,医院处理。在救护溺水者的时候,必须用救生圈、球或木板等,如果是会游泳的人也不要轻易下水徒手接近溺水者,这样很可能出现意外事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预防溺水安全常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