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本篇文章的起因是今天的一个微博热搜“去医院挂号掏耳朵”,医院掏耳朵前后对比图,就开始了各自关于掏耳朵的情感分享。
说实在的,这可真不值一个热搜。作为一名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长期从事着“掏耳朵”这项专业技术活,不得不给你们科普一下掏耳朵的那些事,让你们开开眼界,还是把微博热搜留给“大瓜”吧。
我们所认知的掏耳朵大概就是,爸妈手中的“掏耳勺”,碰到耳朵后那舒适的感觉,然后到现在自己手中的棉签带出的那**的类似“糖浆”一样的臭臭的东西。那真正的“掏耳朵”是怎样的呢?简单的说,“掏耳朵”就是一个动作。特指用一定的方式一定的工具将耳朵里的异物清理出来。那么,它就涉及到至少四个方面,第一就是做这个动作的人,第二是掏这个动作,第三就是工具,也就是媒介,最后就是掏的东西。
言归正传,第一,谁来做这个动作?
成都街头的传统手艺人采耳匠,风靡抖音圈的豪华舒适型采耳服务人员,和我们简单粗暴的医疗采耳人,大家都是“采耳人”。第二,怎么掏?其实掏耳朵,就是利用各类工具将耳道异物排出(当然,舒适型可能也只是享受过程),方法就包括夹、钩、水冲等等。掏的东西大部分都是耵聍、脓痂等。有些时候我们会先用药水软化这些物质,再采用各类方式“掏”出来。每个操作者习惯不同,手边具备的工具不一样,所以方法各异。第三,采耳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说到采耳,抖音常见的各种叮叮当当的风铃都不是采耳真正用到的工具。根据不同的方法,常用到的工具主要是枪状镊、耵聍钩、耳科棉签,还包括负压吸引的吸管等装置。
枪状镊
耵聍钩
耳科棉签
第四,也就是大家最感兴趣的,掏的到底是什么?
耳道虽小,藏的东西可不少。最常见的是耵聍腺分泌的耵聍,也就是俗称的耳屎一封“耳屎”的自白书,想了解的小伙伴可以去阅读一下小编之前的文章。其次就是耳道炎症产生的物质,如脓液、脓痂、真菌团块,外耳道胆脂瘤。耳道异物如蟑螂昆虫、玩具等等也不少见,都是需要掏出来的异物。常年呆在岭南湿地,蟑螂爆发,霉菌反复,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洗都洗不完的耳道。
图片依次为耵聍、真菌、蟑螂、玩具。写到这里,大家对于“掏耳朵”这件事是不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呢。用最便利的手段将耳道的异物掏出来,这就是日常说的“掏耳屎”。临床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外出采耳发现耳道耵聍堵塞难以取出,也会遇到采耳导致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作为鄙视链的一端,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很鄙视其他两位操作者。她们解决不了或者引起了问题才来找我们。所以我们不建议采耳,也就是我们不建议找不专业的人士掏耳朵。说到掏耳朵又会有人开始询问,那耳朵多久需要掏一次?医院掏?我的耳朵不舒服是不是就是耳朵里有东西引起的?专业耳鼻喉科医生给你们几点日常非专业劝解:1、不要随意掏耳,耳道有自己的生物平衡系统,过多的干预易打破平衡,引起感染等。如确实耳朵不适,可以适当用干净的棉签挠一挠,不可过度用力,也不可过深,易损伤耳道及鼓膜。2、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交给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如果确实需要掏耳,请找耳鼻喉科。一个小小耳耳屎你都不一定能解决。3、耳道异物会引起耳鸣、听力下降、耳闷堵感等,但是这些问题不是都是耳道异物引起,排出耳道堵塞后,还需要专业诊治。4、医院采耳不如采耳养生馆。去采耳馆采耳的人感受到的只是一时爽,感染了真菌或者细菌就是翻身“火葬场”,所以重要事情说三遍,不建议采耳,不建议采耳,不建议采耳,医院的治疗真的一点都不爽,不过疼得也挺“酸爽”。5、你的目前健康的耳朵让我转告你,放过我吧,少点折腾,我只想静静。好了,写到这里大家都知道我是谁了吧,我就是吾心,一位专业的“掏耳人”。年,我在这里,继续给你们科普。文章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改天可以给大家放放本人洗过的“耳道大片”,来一场视觉盛宴。冯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