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新冠肺炎发热门诊的防护措施与管理
TUhjnbcbe - 2021/3/5 16:03:00
北京比较好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发热门诊的布局设置与管理一、发热门诊的布局设置

医院感染,儿童发热门诊最好设置在独立区域,与其他门诊分开,设有醒目的儿童发热门诊标识,并进行分区管理。

1.一级预检分诊处

在儿童发热门诊入口处设置通风良好的一级预检分诊处,需对所有来发热门诊的患儿进行预检,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和登记、测量体温和病情评估,然后分诊。

2.普通发热门诊

设置二级预检分诊处、候诊区、诊室、治疗室、抢救室、留观室、医务人员通道和患儿通道。充分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呼叫管理,设置明显的就诊路线标识。在候诊区配备自助挂号和缴费机、病历售卖机及报告打印机等。配置独立的辅助科室,最好设置在普通发热门诊和隔离门诊之间的区域,包括收费室、药房、化验室和放射科(需设置隔离放射检查室,通向隔离区)等。

3.隔离门诊

设置二级预检分诊处。严格设置三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和二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和患儿通道)布局。在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设置缓冲间。清洁区设有休息室(含卫生间和淋浴室)和清洁更衣室;潜在污染区设治疗室;污染区设有候诊区、若干隔离诊室、隔离抢救室、隔离留观室、隔离输液室及标本采集室等。功能区布局完善,各室相对独立。各区和通道应有醒目的地面标识、空间指示牌和就诊路线标识。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在候诊区配备自助挂号和缴费机、病历售卖机及报告打印机等。

二、发热门诊的管理制度1.建立发热门诊日志

规范疫情监测管理和上报,建立发热门诊日志,对就诊患儿基本信息、疾病信息、家庭信息及接触人员信息进行登记,每天由预检分诊人员完成。统计每天确诊或疑似病例数及可疑监测病例情况,医院感染科。

2.二级预检分诊制度

设置二级预检分诊,包括一级预检分诊处以及普通发热门诊和隔离门诊的二级预检分诊处。

(1)一级预检分诊及要求:对于所有就诊的发热患儿,首先确认患儿及陪同家属是否佩戴口罩,对未戴口罩者需提供医用口罩。随后测量体温和详细询问患儿及家长流行病学史,包括旅行居住情况,居住地和家庭成员是否有COVID-19聚集性发病,在近14天内是否有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及病*核酸阳性者接触史等。要求在流行病学分级的基础上,快速将患儿分为疑似病例和普通发热病例,疑似病例经专用通道送至隔离门诊。普通发热病例分流至普通发热门诊。

(2)二级预检分诊及要求:在普通发热门诊和隔离门诊分设二级预检分诊处,要求完成对患儿病情评估,确定急重症并及时分诊和必要的处理;完成流行病学调查表填写和信息登记,再一次核实相关信息,以避免家长瞒报漏报;要求接诊患儿逐一进入诊室,查看检查单及检查结果的患儿和家长需经分诊人员同意后方可进入诊室;所有诊室严格执行“一诊室一患儿一家长”的就诊模式,以避免交叉感染。

3.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

(1)普通发热门诊接诊医师应注意反复询问和核实患儿及家长的流行病学信息,对疑似或确诊患儿立即转至隔离门诊诊治,并及时报告。

(2)隔离门诊接诊医生应切实做到对疑似和确诊COVID-19患儿的早检查、早诊断、早报告和早处理。健全登记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并贯彻落实。

4.医护人员的培训管理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由医院感染科专家对所有发热门诊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培训内容包括:①全员学习有关COVID-19患儿诊治工作预案、COVID-19的防控相关措施和流程、进出隔离区流程(包括穿脱防护用品)、手卫生、医疗用物和污物消*处理及医疗废弃物分类等。②为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采样等高风险操作的医务人员需培训个人防护指引、标本采集与转运要求、院内转运人员个人防护要求、物品和环境物表清洁消*流程、终末消*流程、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使用方法等。③定期组织学习重症患儿治疗、抢救和护理知识,以提高抢救处理的能力。建议采取集中培训和考核,并采用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形式,不断巩固和强化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和防控措施执行能力,合格者方能上岗。

三、隔离门诊的分区管理

隔离门诊设置的功能区较多,各区和通道应有醒目的地面标识和空间指示牌,保证人员“单进单出”。各区按标准严格落实清洁、消*、隔离及防护等各项措施。

1.隔离门诊和留观区

要求:①合理设置隔离区域,满足疑似患儿就地隔离和抢救的需要。②隔离留观区应有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出入。③留观区内的床间距要大于1.2m。④留观患儿及陪同人员(仅限1人)需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不得随意离开留观室,严禁患儿之间相互接触,严禁探视。⑤留观患儿用过的被褥等用橘色垃圾袋应及时打包,贴新型冠状病*红色标签,并送洗浆房消*清洁处理。⑥患儿离开或死亡后,必须进行严格终末消*。⑦留观室建立终末消*登记本,内容包括: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衣物处理等,最后由实施消*人员和记录者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2.样本采集室

呼吸道样本采集室设置在独立的封闭区域,采用独立的排风系统,室内按标准安装紫外线灯管,配备过氧化氢消*机和空气消*机,设有标本处置台和标本放置箱,配备套有双层*色塑料袋的垃圾桶,张贴样本采集所需的采样人员与患儿的配合图及流程图。标本集中采集。采集完毕后,用含mg/L有效氯浓度的消*液擦拭台面、桌椅及地面等,清理医疗垃圾,打开紫外线灯消*照射1小时后开窗通风。

3.治疗区域及诊室

每班用含mg/L有效氯浓度的消*液擦拭台面、桌椅及其他物体表面等,及时更换治疗单,落实“一人一物”。设置紫外线消*登记本,各区域每天紫外线消*1小时。同时,在诊室、留观室及穿刺区放置空气消*器,24小时持续消*。疑似或确诊患儿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应及时用浸泡有含~0mg/L有效氯浓度消*液的纸巾覆盖,丢弃入双层*色垃圾袋,并用含mg/L有效氯浓度的消*液清洁消*。

四、普通发热门诊的分区管理

1.诊疗区为潜在污染区,相对独立;分设医务人员通道和患儿通道。有明显的就诊路线标。

2.建立终末消*登记本,做好空气、地面、物表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处理;做好医疗废物及污物处理等,由实施消*人员和记录者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五、医院感染的防控管理1.防控措施

实行分区管理。普通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实行一级防护;隔离门诊医务人员需实行二级防护;操作呼吸道等样本采集者需实行三级防护。严格按相应要求做好标准预防措施。

2.清洁和消*管理

设立专班专岗完成消*工作,建立消*登记本,保证清洁和消*的时间与频率。

预检分诊与工作流程一、二级预检与分诊1.预检分诊护士的职责和要求

相对而言,对发热门诊的预检分诊护士要求更高,一定是由熟悉COVID-19防控知识和儿童流行病学分级标准并有较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来承担。

2.一级预检分诊流程

(1)首先确认患儿及其陪同家长是否佩戴合格的口罩。对于未佩戴或者口罩不合格者,立即提供医用口罩(最好是医用外科口罩),并指导其正确佩戴。

(2)测量体温、重点询问流行病学史和简单询问病史。

(3)快速判断患儿是属于疑似病例,还是普通发热病例,并快速将患儿分流至隔离门诊和普通发热门诊。

3.隔离门诊的二级预检分诊流程

(1)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及症状,登记患儿信息并指导家长实名填写流行病学分级选项调查表:①高危:发病前14天内曾经密切接触过COVID-19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或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者,或大家庭内有COVID-19聚集性发病;②中危:居住地或社区有COVID-19聚集性发病;③低危:居住社区无聚集性发病和一般流行区。特殊疫情期间患儿流行病学调查告知书参见第三章。

(2)为患儿及陪同家长测量体温,测量患儿指脉血氧饱和度和心率。

(3)评估患儿一般情况和给予护理指导。对于高热患儿做退热处理;对于精神状态差或有其他重症表现者应优先就诊,病情需要时及时送至隔离抢救室,与隔离室值班护士或接诊医师交接,使患儿得到及时治疗。

(4)统计每天确诊或疑似病例数及留观病例情况,医院感染科。

4.普通发热门诊的二级预检分诊流程

(1)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及症状,登记患儿信息并指导家长实名填写流行病学分级选项调查表(具体要求同上)。如果发现高危儿童,应及时转诊至隔离门诊。

(2)为患儿及所有陪同家长测量体温,测量患儿指脉血氧饱和度和心率。

(3)评估患儿一般情况和给予护理指导,对于高热患儿做退热处理;对于精神状态差或有其他重症表现者应优先就诊,或及时送至抢救室进行救治。

(4)接诊医师需核实患儿流行病学分级,如果发现高危儿童,应及时转诊至隔离门诊。

以下为儿童发热门诊的二级预检分诊流程图(图1)。

图1发热门诊二级预检分诊流程

二、隔离门诊工作流程1.疑似病例的物品分流

原则上,疑似病例在隔离门诊期间不能离开隔离区。如果需要采血或其他样本送检化验,应将样本分类置于专用样本转运箱内,由专人送至指定化验室,医院信息系统获得检查结果并利用隔离门诊内设备打印报告单。如果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可前往通向隔离门诊的隔离放射检查室进行。建议由专人协助去药房取药,或者通过药房与治疗室之间的药品传递窗口(双开门窗口)取药,注意做好传递窗口的消*。

2.疑似病例的转归分流

隔离门诊内的疑似病例一般有3种分流途径:①收入发热病房或转院:医院如果有条件就应尽量就地住院,如果医院缺乏收治条件,则医院或其医院;②居家隔离治疗;③留院观察:暂时不具备收治住院或转院的条件,但因病情需要不能居家隔离治疗者需要留院观察。无论是何种途径,隔离门诊都需要尽量做好及时分流,尽可能不留或者少留观察患儿,以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普通发热门诊工作流程

要求患儿及其家长全程佩戴口罩。患儿按序就诊,根据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取药或者接受输液治疗,然后尽快离开。原则上,尽可能减少留院观察的患儿,以减少院内交叉隔离的风险。在COVID-19流行期间,发热门诊内不建议做雾化治疗,以降低雾化产生气溶胶传播疾病的风险。

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与管理一、严格落实标准预防制度

医务人员要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的可能传播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环境通风、物体表面清洁消*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

对于在发热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更加严格,必须严格按照标准预防的要求执行,严格遵守和认真落实消*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防护措施。

1.二级防护要求

实施一般诊疗操作,如在预检分诊、接诊患儿、病情观察、体格检查、健康教育、口服给药及生命体征测量等操作时,需行二级防护。要求穿工作服、隔离衣、防护服,戴一次性圆帽、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和手套。必要时,戴双层手套,穿鞋套或靴套,或工作鞋或胶靴,以及加穿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等,注意手卫生。

2.三级防护要求

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咽拭子采样、吸痰、采血、穿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心肺复苏等操作时,医务人员应采取三级防护,即在二级防护基础上穿防液体渗漏的长袖隔离衣,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面罩或正压式头套及手套。

3.手卫生要求

注意5个关键时刻的手卫生消*:①接触患儿前;②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③暴露患儿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儿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④接触患儿后;⑤接触患儿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儿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选用能达到杀灭冠状病*要求的快速手消*剂及洗手液,即有效成分含酒精、乙醚、含氯消*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

4.样本采集要求

为便于管理及消*,应集中采集上呼吸道样本,每天1~2次。首选鼻咽拭子。采集标本时,护士站于患儿一侧。对于不配合及年龄较小婴幼儿,家长在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条件下环抱患儿协助固定姿势。每个患儿采集完成后,都要用含mg/L有效氯浓度是消*液擦拭患儿及家属接触过的台面。结束样本采集后,先清理医疗垃圾,然后做全面消*处理,包括各种物体表面和地面的清洁消*,再用紫外线灯消*1小时以上,开窗通风。

5.规范操作

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落实标准预防和手卫生,所有一次性用物做到“一人一用一丢弃”,防止在采集标本和输液等护理操作中出现交叉感染。

6.自我保护

(1)医护人员要时刻注意自我保护,避免直接面对患儿,谈话时与患儿及陪护家长至少保持1米以上距离。

(2)尽可能使用一次性诊疗器具和物品,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隔离衣被患儿血液、体液或污物污染时要及时更换和消*处理。

(3)做好皮肤保护。工作结束后要沐浴更衣,清洁鼻腔、口腔及外耳道。

三、设立防护监督岗

在落实人员培训的基础上,设立监督岗,由熟悉感染防控技术的人员担任督导员,督促医务人员执行相应防护级别和防护要求,以确保安全。同时,对进出儿童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进行个人防护、穿脱防护用品顺序及消*隔离落实情况等进行督查,对存在问题及时予以反馈与纠正。

四、做好健康保障后勤工作

主要的健康后勤保障工作包括: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合理排班;提供集中住宿休息的酒店,保障医护人员有充足睡眠与休息;保障医护人员的饮食和营养供应;保证日常生活物资及休息期间防护物资的充足供应;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冠肺炎发热门诊的防护措施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