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声
年3月3日
第16期
0
心语小信使:
大家好,本期为节日宣传特刊。
我们先来猜个谜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
打一节日名称:
答案是:“保尔”(保耳)
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猜对。
今天正是“全国爱耳日”,
如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耳朵就是心灵的通道。
耳朵是很重要的器官,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护好它。
下面有请校医王东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节日,
以及如何保护好耳朵。
石油附小校医
年,为了树立全民爱耳意识,
减少耳聋发生,加强耳病防治,
卫生部、教育部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
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年在首都和各省会城市成功地开展了
第一个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
1.预防耳内进水,防止外耳道发炎
外耳道深达2.5~3厘米,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游泳或洗澡时耳内进水,水不容易出来,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
那么,一旦外耳道内进水了怎么办呢?你可以通过单脚垫脚蹦跳的运动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签把水吸出。
2.感冒坐飞机后耳朵疼,要及时治疗
人在感冒时,耳咽管有可能不能正常通气,耳鼓膜内空气的气压不能随外界气压变化而变化,飞机下降时,会有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如造成气压损伤,易形成中耳炎。
因此在感冒坐飞机后耳朵出现问题要及时请耳鼻喉科医师诊治,切莫耽误了病情。
3.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要第一时间诊治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明显增加,医学发现,与之相伴的一种疾病——突发性耳聋也明显增加了,近年来患者年龄明显年轻化。
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还伴有耳鸣或者眩晕、耳内闷塞感。
一旦患上突发性耳聋治疗时间很关键,一般情况下3天以内治疗效果较好,为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等。
一旦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该尽快向耳鼻喉科医生求助。
4.预防噪声聋很重要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噪声引起的耳聋被称为噪声性耳聋,噪声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
一旦出现还会有持续下降的过程。噪声性耳聋主要是预防。如不要长时间大声听耳机传出音乐;听到刺耳的噪音,尽可能捂上耳朵;不能对着同学的耳朵大声喊叫等。有人喜欢带着耳机大声听音乐,这是现代社会引起噪声性聋最常见的原因。
那么我们如何使用耳机呢?
1)注意音量和使用时间
出现头昏、耳鸣、耳堵,或者每天佩戴耳机超过3-4小时的,都是听力易受损的高危人群。
专家建议:成人每天戴耳机的时间不要超过3-4小时,未成年人每天不超过1-2小时,并且每次佩戴耳机30-40分钟后,就要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耳机的音量尽量与正常人说话的声音接近,以50-60分贝为佳,勿超过85分贝。
2)头戴式耳机优于入耳式耳机
需要长期戴耳机的人群,建议选择头戴式耳机。入耳式耳机的声音接触面积小,对耳蜗内部的压强较大;头戴式耳机的接触面积大,压强较小,对耳蜗纤毛细胞的刺激相对较小。
另外,接收声音除了通过空气传导途径之外,还可以通过颅骨传导。特别是学生在做听力练习时,听得累了可以将头戴式耳机戴在头骨上,同样可以听到声音,而且减少了对耳蜗的刺激。
3)使用耳机的环境也很重要
我们在嘈杂的街道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年轻人,边走边听,或坐车时听,甚至骑车时也在听,其实,在安静的环境中使用耳机对耳朵的损伤最少,其次在睡觉前,稍听一会也可以,而在嘈杂的地铁上或者坐车时使用耳机对耳朵的损伤是很大的。
5.不正确的掏耳朵会损害耳朵
有人喜欢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硬物掏耳朵,这其实非常危险,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甚至会导致鼓膜穿孔。
自己掏耳朵时最好用棉签沾上一些酒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另外不要养成频繁挖耳的习惯。一般来说,一周一次为宜。
如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很难掏出来了,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心语小信使:
感谢王老师的分享,“耳朵”能听到美妙的声音;“耳朵”能听到美妙的音乐;“耳朵”能听到真心的话;“耳朵”能传递彼此间的信息,同学们爱耳日到了,我们要时刻注意爱护好耳朵。
石油附小心理团队出品
心语信箱:
如果您也有想和栏目沟通或者交流的,欢迎致信:
syfxxins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