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掏耳朵,最近却感觉耳内瘙痒剧烈、越掏越痒,经医生确诊患有霉菌性外耳道炎。我非常疑惑,耳朵里怎么会长“霉菌”呢?
明医解读霉菌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真菌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耳道真菌感染性疾病,主要是机体抵抗力下降、用不洁物挖耳、长期全身用抗菌素或耳内滴用抗菌素等原因造成的。霉菌性外耳道炎以耳内瘙痒难忍多见。由于霉菌大量繁殖,堆积形成团块,可阻塞外耳道引起耳阻塞感、耳鸣和听觉障碍。霉菌团块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患者会感到外耳道潮湿。如病变损害范围较大或较深,患者可出现局部疼痛、眩晕或面瘫等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坏死性外耳道炎。
很多患者就诊时询问,耵聍需要经常清理吗?耵聍是一种混合物,由耳内耵聍腺分泌物、皮脂和外耳道皮肤脱落的角蛋白混合而成。耳内的耵聍腺分泌的耵聍对耳朵具有保护作用,耵聍本身可以抑制细菌、霉菌生长,减少或避免鼓膜和鼓室精细结构的直接损伤。耳道分泌的耵聍大部分是淡*色、薄片状的,会随着咀嚼吞咽、张口颞颌关节活动或者体位变化自行排出体外。如果耵聍过多堵塞耳道,医院请耳科医生帮忙清理耳道。所以,绝大多数人不需要每日掏耵聍。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清理耵聍?如果耵聍腺分泌物过多,如耵聍腺比较发达,产生的耵聍是坚硬黑色的凝结物或黏稠棕色的糊状物质,或者合并耳道里有炎症,受炎症刺激后分泌物增多形成耵聍栓塞,这种栓塞在外耳道里难以自行脱落,阻塞耳道,影响听力,这时需要清理耵聍。耵聍栓塞往往非常硬,较难一次性掏出,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水软化耵聍。常规用5%的碳酸氢钠滴耳液或专用的其他软化耵聍滴耳液,把耵聍浸软以后即可取出。如果滴耳液浸软后多次清理仍然无法掏出,而且越掏痛感越强烈,这时就需要提高警惕,进一步检查耳道内是否有病变组织,比如外耳道胆脂瘤等。
预防霉菌性外耳道炎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随意掏耳朵,也不能与他人共用掏耳工具;尽量少去采耳店采耳,以免采耳工具消*不严格,导致耳朵霉菌感染;洗澡或游泳时避免耳道内进水,要保持耳道清洁、干燥,耳道进水会给真菌提供绝佳的生长环境。此外,霉菌性外耳道炎容易反复,一旦出现不适症状,不要自行使用含抗生素的滴耳液,医院就诊。
文:医院耳外科主任医师李莉编辑:邵琦校对:于潇枫审核:叶冬为什么看见熟人就想躲
-02-25
育娃手册
警惕食物过敏科学添加辅食
-02-24
孕期健康
海参、阿胶、鱼油孕期谨慎食用
-02-23
33个燃起斗志的瞬间,给开工不在状态的你
-02-22
为让村民致富他成了“网红爷爷”
-02-2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