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3日 是第二十二个全国“爱耳日”。 因为有小耳朵, 在百花盛开的春天,我们能聆听芬芳; 在热情奔放的夏天,我们能聆听浪花; 在硕果累累的秋天,我们能聆听喜悦; 在白雪皑皑的冬天,我们能聆听温暖。 耳朵是人的重要感觉器官之一,儿童正处于语言的形成期,因此,保护听力更显得尤为重要。 听力损失的原因 ·先天性原因:听力损失可能由遗传性和非遗传性遗传因素导致,也可能由于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的某些并发症导致,包括:孕妇感染风疹、梅*或其它某种感染;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分娩时缺氧);妊娠期不当使用特殊药物(如氨基糖甙类、细胞*性药物、抗疟药和利尿剂);新生儿严重*疸,可能损害新生儿听觉神经。 ·后天性原因:可能导致在任何年龄发生听力损失,例如: 脑膜炎、麻疹和腮腺炎等传染病; 慢性耳部感染; 耳内积液(中耳炎); 使用某些药物,例如用于治疗新生儿感染、疟疾、耐药性结核病和癌症的药物; 头部或耳部受伤; 大量噪音,例如机器和爆炸发出的工作场所噪音; 娱乐中暴露于强烈的声音,例如高音量长时间使用个人音响设备以及经常去音乐会、夜总会、酒吧和体育赛事; 老龄,尤其是由感觉细胞退化引起; 蜡或异物阻塞耳道。 我们一起来保护耳朵 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1.不要往耳朵里塞东西 有些孩子会将细小物件塞入自己的耳朵中。当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应保持镇定,然后立即带儿童去看医生。 父母应教导儿童不要乱塞东西入耳,亦不可试图自行替小孩挖出异物,以免引起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 2.避免耳朵进水 在游泳、洗澡、洗头时,要注意不要让耳朵进水,进水后容易引起耳朵发炎。如果不慎进水,可以让头部向进水一侧的耳部倾斜,一只脚抬起,患侧的脚轻轻蹦跳,耳道内的水就可以顺着外耳道自然流出。也可以用棉签把耳朵的水吸干,但在使用棉签的时候要注意棉签不要进入耳朵过深,以免伤害到耳蜗,对听力造成伤害。如果耳道内的水不能及时清除,医院就诊,让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清理耳道内的积水。 3.不要捏紧鼻子用力擤鼻涕 感冒的时候鼻涕很多,孩子自己又不会擤,于是擤鼻涕就成了家长的事。有的家长给孩子擤鼻涕时,往往用两个手指捏住他的两侧鼻翼,让他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正确擤鼻涕的方法是,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轻轻用力向外呼气,另一侧鼻孔的鼻涕便会擤出来,用同样的方法再擤对侧。或者用纸巾放在双侧鼻孔的前方,不压鼻孔,只是轻轻用力从鼻孔向外呼气,将鼻涕擤在手绢中。 4.不要经常掏耳朵 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无须特别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掏耳朵过频是不好的习惯,如果不小心会伤到耳道甚至耳膜。很多人觉得掏耳朵很舒服,但是要注意频率,而且不能用太尖锐的东西掏耳朵。 5.避免噪声侵蚀耳朵 过大的声音和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能损害人的听力。要注意远离噪声,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应该及时用手把耳堵住,并张大嘴巴。 6.不要长时间戴耳机 很多人喜欢走路、上班用耳机听音乐,这样时间长了对耳朵很不好。特别是高音量的音频声会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 7.避免使用耳*性药物 用药不当是儿童致聋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避免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耳*性药物。当儿童患有疾病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任何不当或超剂量使用都有可能导致耳聋。 8.科学饮食,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锌、铁、钙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利于扩张血管,改善内耳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9.耳朵不适,及时就医 当耳朵出现痒、痛、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念念保护耳朵的儿歌吧! 小耳朵本领大,我们都要保护它。 听音乐戴耳机,声音不要开太大。 马路上有噪音,捂住耳朵不要听。 不挖耳朵不淘气,养成良好用耳习惯。 细心呵护耳朵,聆听自然之声! THE END 编辑:刘雅晴 审核:曹媛媛李海燕
小朋友们,
我们来猜个谜语吧!
圆圆的脑袋一座山,
兄弟两个住两边,
各种声音能听见,
从小到老不相见。
(打一人体器官)
小朋友们,猜到是什么了吗?
对啦!就是我们的耳朵!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全国爱耳日吗?
今天是年3月3日,是我国第22个“爱耳日”。年,卫生部、教育部、民*部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EarCareDay)。
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国爱耳日”确定为“国际爱耳日”。所以3月3日这一天既是国际爱耳日又是中国爱耳日。
一、耳朵结构知多少?
我们的耳朵不只是外观看到的样子,它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接受外界声音,中耳鼓膜的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内耳产生神经冲动将声音信息传到大脑,于是我们就听见不同的声音。
二、小小耳朵大作用
小朋友,你知道吗?虽然耳朵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小小的耳朵里蕴藏着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两大功能——听觉和平衡。
耳朵的功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听力受损会引起交流、沟通及社交障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严重者还会诱发各种心理疾病。
小朋友,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我们要好好爱护耳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怎么样保护耳朵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我们的耳朵呢?1.不要往耳朵里塞东西。
有些孩子会将细小物件塞入自己的耳朵中。当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应保持镇定,然后立即带儿童去看医生。
父母应教导儿童不要乱塞东西入耳,亦不可试图自行替小孩挖出异物,以免引起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
2.避免耳朵进水。
在游泳、洗澡、洗头时,要注意不要让耳朵进水,进水后容易引起耳朵发炎。如果不慎进水,可以让头部向进水一侧的耳部倾斜,一只脚抬起,患侧的脚轻轻蹦跳,耳道内的水就可以顺着外耳道自然流出。也可以用棉签把耳朵的水吸干,但在使用棉签的时候要注意棉签不要进入耳朵过深,以免伤害到耳蜗,对听力造成伤害。如果耳道内的水不能及时清除,医院就诊,让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清理耳道内的积水。
3.不要捏紧鼻子用力擤鼻涕。
感冒的时候鼻涕很多,孩子自己又不会擤,于是擤鼻涕就成了家长的事。有的家长给孩子擤鼻涕时,往往用两个手指捏住他的两侧鼻翼,让他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涕就会在压力的作用下被从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正确擤鼻涕的方法是,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轻轻用力向外呼气,另一侧鼻孔的鼻涕便会擤出来,用同样的方法再擤对侧。或者用纸巾放在双侧鼻孔的前方,不压鼻孔,只是轻轻用力从鼻孔向外呼气,将鼻涕擤在手绢中。
4.不要经常掏耳朵。
耳垢是一种天然保护外耳道的分泌物,无须特别清理,每天只要清洗耳廓便可。掏耳朵过频是不好的习惯,如果不小心会伤到耳道甚至耳膜。很多人觉得掏耳朵很舒服,但是要注意频率,而且不能用太尖锐的东西掏耳朵。
5.避免噪声侵蚀耳朵。
过大的声音和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能损害人的听力。要注意远离噪声,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应该及时用手把耳堵住,并张大嘴巴。
6.不要长时间戴耳机。
很多人喜欢走路、上班用耳机听音乐,这样时间长了对耳朵很不好。特别是高音量的音频声会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发生耳聋。
7.避免使用耳*性药物。
用药不当是儿童致聋的主要原因之一,应避免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耳*性药物。当儿童患有疾病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任何不当或超剂量使用都有可能导致耳聋。
8.科学饮食,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锌、铁、钙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利于扩张血管,改善内耳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9.耳朵不适,及时就医。
当耳朵出现痒、痛、耳鸣、耳发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
爱耳歌
小耳朵,本领大,
各种声音听得清,
我们都要保护它。
听音乐戴耳机,
声音不要开太大。
游泳进水别害怕
左边进水,左耳压压。
右边进水,右耳压压。
马路上,有噪音,
捂住耳朵快快跑。
北风北风呼呼吹,
戴上耳罩不怕冻。
耳朵耳朵用处大,
我呀一定保护它。
耳朵是孩子感受
这个美丽世界的途径之一,
保护孩子的听力,
就能保护孩子的健康。
爸爸妈妈,让我们一起努力,
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吧!
聆听美好,且听花开。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