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
年3月3日是第二十二次全国“爱耳日”,本次宣传教育活动的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声音的钥匙,是感知世界美好必不可少的器官。可你知道吗?一些不经意的小习惯都会伤害到我们的耳朵:
如何保护耳朵1.避免由于耳道积水引起的耳病。
洗澡后可以用棉签轻缓吸收耳道内的积水,以免外耳道积水使局部表皮软化从而被细菌侵入感染,引发外耳道炎。游泳时最好使用耳塞保护耳朵,头部仰起,高于水面。游泳时避免深潜水,以免鼓膜在较大压力下穿孔,引起感染,患上中耳炎,从而影响听力。
2.远离强声刺激和噪声。
儿童听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太大的声音刺激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痉挛,供血减少,从而使听力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青少年应减少佩戴耳机听音乐、看视频以及打游戏的时间。
3.克服随意掏耳朵的不良习惯。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耵聍腺的正常分泌物与皮屑等结合形成的,可随体育运动和下颔运动时自行排出。一些家长会自行用工具帮孩子掏耳,易将细菌带入外耳道,引起中耳炎,影响听力。因此,一定要注意对耳朵的护理。耳痒难忍时,可用棉棒蘸酒精擦试,如有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
4.清理医院。
要是孩子的耳垢少,就不需要清理它,但是,要是耳垢多了,形成团块,就像塞在耳朵里的塞子,医院,请医生帮忙清理。根据医生要求使用滴耳液软化耳垢,软化的耳垢从外耳道排出,易于清洁。
5.慎用耳*性药物。
部分药物具有很强的副作用,服用过量或不适当,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因此吃药一定要按照医生规定的药量和时间服用。常见耳*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应尽量避免。
6.“三早”原则保护听力。
对青少年的听力应该本着“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原则进行保护。儿童期听力如果突然下降,往往是急症,发现越早,就诊恢复的可能性越大。如果感觉听力下降,要及时找专业的医生寻求帮助。
7.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家长应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孩子注意用耳卫生,听音乐、看视频时音量不宜过大;尽量避免自行清理耵聍;如果有外耳道流水或流脓,要及时就医。
作为人的感觉器官之一,耳朵有着极为重要的功用。因此,保护听力意义重大。让我们行动起来,从小爱护耳朵,拥有健康的听力吧!
图文/网络
整理/洪玲玲
审核/苏秋顺
终审/刘水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