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全国爱耳日人人享有听力健康全国爱耳日人
TUhjnbcbe - 2021/4/9 23:53:00

月太体检招聘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大家都很关心自己的耳朵。那么,您知道耳朵里什么样的分泌物是正常的,什么样的分泌物可能代表生病了?戴耳机听歌到底影不影响听力?别急,今天就带您了解一下。

耳朵里有一些分泌物是正常的,譬如说我们的耵聍。但有一部分人,他的耳道里总是分泌出淡*色黏性的分泌物,让人误以为耳朵流脓了,其实它是耳屎的另一种状态——油耳,不用过于担心。

当耳朵里流出下面的分泌物时就需要引起警惕↓↓↓

脓性分泌物:耳朵里只要发炎都会流脓,但是它们各有不同特点,如果是外耳道发炎产生的脓,黏性成分比较小,它主要是浆液性的分泌物,如流出分泌物是淡*色水样时,有可能是外耳道湿疹溢液所致;耳朵里流出分泌物如果是有腥味的黏脓时,要小心单纯性中耳炎;如果是奇臭无比的黏脓时,多是中耳胆脂瘤所致。

水样分泌物:耳朵里如果流出的是血性水样分泌物时,多为大疱性鼓膜炎破裂所致;如果持续流出无色透明样液体时,要考虑颅底骨折所致的脑脊液耳漏。

血性分泌物:如果流出的是脓血样分泌物时,要考虑肉牙型中耳炎所致;流出的分泌物是鲜血时,多是外伤所致。

世卫组织发布《世界听力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到年,预计四分之一的人有听力问题,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康复服务。

噪声性耳聋呈快速增长趋势

日常生活中,外力撞击可能导致外伤性鼓膜穿孔;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药物性耳聋;出生基因缺陷可能导致先天性耳聋;突然的爆震声可能导致爆震性耳聋;长期生活在噪音中也可能导致噪声性耳聋。可见,导致听力损伤的因素可谓“无处不在”。

目前我国听力损失人数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噪声性耳聋就占了很大的比重。

哪些行为会导致噪声性耳聋呢?

比如在嘈杂的环境中将耳机音量调大听歌或是追剧时间过长;

安静的环境中,音乐或者电视等声音过大;

短时间的高强度声音刺激,比如婚礼现场的音响周围;

突然的爆震声,比如节假日的鞭炮、射击等。

而其中在嘈杂的环境中戴耳机听歌或追剧正是时下年轻人的最热衷的消遣方式。这种长时间的不良的用耳习惯,极有可能会对听力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常时间接触音量过大的音响娱乐设备,已是听力下降的最常见因素之一。

教你5招保护好听力

(1)避免接触噪音,不要戴耳机睡觉,尽量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听歌。

(2)远离嘈杂环境,如果工作所需噪音避免不了,可以使用降噪耳塞、耳罩等防护装置。

(3)调整生活方式,注意节制饮食,减少脂类食物的摄入,戒烟酒,降血脂,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并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4)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之后,人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造成内耳供氧不足,严重者可导致突发性耳聋。

(5)经常按摩:按摩耳廓,提捏耳垂,按摩风池穴等。也可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置入两耳孔中,然后迅速离开两耳孔,如此连续10次。

使用音频设备时要注意这几点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要有安全的倾听行为,也就是不危害你的听力健康的倾听行为。那么,从收听个人音频设备的角度来看,有哪些注意要点呢?

“60-60-60原则”:即耳机音量分贝要少于60分贝,耳机音量要少于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耳机时间要少于60分钟。

嘈杂环境中不要佩戴耳机:在公交车、地铁等环境中,背景噪声大,这时如果使用耳机,会不自觉地提高耳机音量。而且,也容易带来交通安全隐患。

耳机的选择:最好选择耳罩式耳机,对外耳道和鼓膜的刺激小。耳机的音量应可自由灵活调控,一旦遇到声响过大等情况可及时调整。

耳朵进水该如何处理?

拿纸塞进去把水吸出来,这个方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可以把头侧向耳朵进水的一侧,然后用同一侧的脚作单脚支撑,同时用手牵拉耳朵,把外耳道拉直,单足跳几次,就可以让水流出来,另一边同理。

采耳真的有必要吗?

耳朵本身有自洁功能,“耳屎”就像“哨兵”一样守卫着我们的外耳道,抵挡一些灰尘、飞虫等进入耳道。耳屎是不用我们清理的,平时随着我们咀嚼、张口等运动,大部分的耳屎自行排出。对于那些集结成块的耳屎,自己也是掏不出来的,医院由医生用专业的器械取出。

外面的采耳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首先是稍有不慎容易导致外耳道损伤甚至造成穿孔。另外,采耳工具如不干净也会容易引起真菌性炎外耳道炎等感染。

来源于:未央健康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图片、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本
TUhjnbcbe - 2021/4/9 23:53:00

因为有正常的耳朵,我们的生活才多姿多彩。耳朵是很重要的器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护好耳朵,年爱耳日来临,下面为您分享一些关于全国爱耳护耳的常识,一起来看看吧。

一、怎样保护耳朵

1、预防耳内进水,防止外耳道发炎

我们的外耳道深达2.5~3厘米,而且还不直,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游泳或洗澡、洗头时耳内进水,水不容易出来,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听力下降。特别对那些已经有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的人,还非常容易导致中耳炎。中耳一旦发炎就会出现耳朵长期流脓的症状,最重会导致渐进性的听力损害,治疗起来也非常繁琐、费事、费力。那么,一旦外耳道内进水了怎么办呢?你可以通过单脚垫脚蹦跳的运动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签把水吸出,再不行可以用电吹风把耳内的水蒸发出来。

2、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耳聋

我们听觉的产生和耳内有一个叫耳蜗的结构密切相关,耳蜗结构中有一种毛细胞,他们起到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作用,这些毛细胞非常娇弱,许多药物对它们都会造成伤害,像氨基糖甙类消炎药(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会损伤毛细胞,这种药物引起的耳聋被称为药物性耳聋。有的人对这些药物极为敏感,即便用上一点点这些药物,也会引起药物性耳聋。因此,在使用药物特别是上述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再慎。

3、感冒后或坐飞机后耳朵疼痛要及时治疗

我们的耳朵和鼻咽部通过一个叫做咽鼓管的结构相通。这个管子的作用是调整耳朵内外的压力。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顺着这个管子逆行感染耳朵引起急性中耳炎;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压力变化过大,咽鼓管不能及时调整耳内压力,也会引起急性中耳炎。中耳内炎症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引起听力障碍,严重时还会引起中耳化脓性病变,甚至引起鼓膜穿孔等。因此在感冒后或者坐飞机后耳朵出现问题要及时请耳鼻喉科医师诊治,切莫耽误了病情。

4、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要第一时间诊治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明显增加,医学发现,与之相伴的一种疾病--突发性耳聋也明显增加了。突发性耳聋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还伴有耳鸣或者眩晕、耳内闷塞感。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塞”,因此治疗越早越好,所以说“时间就是听力”一点都不过分。如果病史超过15天,听力恢复就较难了。为预防突发性耳聋,生活中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熬夜等。一旦突然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该尽快向耳鼻喉科医生求助。

5、预防噪声聋很重要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明显。噪声引起的耳聋被称为噪声性耳聋,噪声聋治疗起来难度很大,一旦出现还会有持续下降的过程,有人喜欢带着耳机大声听音乐,这是现代社会引起噪声性聋最常见的原因。噪声性聋主要是预防。如不要长时间大声听耳机传出音乐;过节放鞭炮要离鞭炮远一点,尽可能捂上耳朵;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应该戴隔音用耳塞、耳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间休息。

6、不正确的掏耳朵会损害耳朵

有人喜欢用手指甲、发卡、挖耳匙甚至铁签掏耳朵,这其实非常危险,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甚至会导致鼓膜穿孔,最重会影响听力。自己掏耳朵时最好用棉棍沾上一些酒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尽量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另外不要形成频繁挖耳的习惯。一般来说,一周左右一次足矣。如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很难掏出来了,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

MEDICALSERVICECOMMUNITYOFYONGJIAHOSPITALOFTCM

界坑乡卫生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爱耳日人人享有听力健康全国爱耳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