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日常耳朵保护小技巧
TUhjnbcbe - 2021/4/11 17:32:00
平时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1.不要经常挖耳特别是硬质的挖耳勺或长指甲,不要用不干净的手挖耳(如抠脚后,可引起真菌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的耳屎(耵聍)对外耳道的正常微环境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反复的掏挖,一方面会减弱这种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可损伤外耳道稚嫩的皮肤,引起感染、红肿、瘙痒、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注意:如果是干性耵聍,一周用棉棒轻轻掏一次即可,如果是油性耵聍,医院掏一次,不要自行掏挖。如果发现小儿耳屎较多,医院就诊取出。2.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进水特别是夏季,过潮过热都可使外耳道皮肤肿胀,堵塞毛囊,抵抗力下降。平日洗脸、游泳、洗澡时要多加注意。另外一旦出现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应避免游泳。3.养成正确擤鼻的习惯鼻腔与中耳有一个管道相通(咽鼓管),用劲儿擤鼻时鼻腔的鼻涕可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特别是小儿更需注意。所以在有鼻炎鼻窦炎时擤鼻一定要轻缓。4.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清淡均衡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膳食纤维多的绿色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垃圾食品等(后面详述)。5.坐高铁、飞机时如出现耳闷,要多做吞咽动作或嚼口香糖。避免高速行驶中中耳负压形成,诱发中耳积液,形成炎症或者疼痛。6.减少或规范耳*性药物的使用所谓耳*性药物是指那些有可能造成听力下降的药物。目前已知的临床常用的耳*性药物有:氨基甙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阿卡米星等),抗癌药(长春新碱、顺铂),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等。生活中,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类药物,不要擅自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听力损伤。7.注意噪声防护,避免噪声性耳聋。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高分贝的环境噪声可以引起噪声性耳聋,目前噪声性聋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故重点在于预防。比如在噪声环境中佩戴隔音耳罩,避免在噪声环境中用耳机听音乐。加强个人防护,定期进行听力检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8.加强儿童的听力保护在生活中,父母应注意避免孩子发生头面部撞击、避免生病时捏鼻灌药、避免平躺喂奶、避免使用各种汤剂中药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常耳朵保护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