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时,同学们都安全返校了吗?我们来看看最近的新闻吧!
Part1生活新闻
Part2国内新闻
Part3国际新闻
Part4*事新闻
Part5中国科技
Part6体育新闻
Part1生活新闻
挖耳一时爽小心招霉菌
如今,街头的采耳店越来越多,很多人耳朵一不舒服,就喜欢去采耳放松一下。也有很多人时不时就自己掏一下耳朵,结果却掏出了鼓膜穿孔、霉菌性外耳道炎……那么,自己到底能不能掏耳朵呢?日常生活中哪些习惯会损伤听力?
脚气真菌可传染耳
林女士最近两三天觉得耳朵内奇痒无比,去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耳朵里面“发霉”了。
医院副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带头人于锋教授介绍,霉菌性外耳道炎又叫做外耳道真菌病,它是一种外耳道的真菌感染性疾病,一般在潮湿高温的地区高发,所以在广东地区发病率较高。当外耳道进水或者积存分泌物、常滴用抗生素液等情况下比较易发病,常见有曲霉菌及念珠菌等。
“这种真菌跟引起脚气病的菌群是一样的,临床上碰到很多患有脚气病的患者同时有霉菌性外耳道炎。一问才知道,有些人可能不太讲究卫生,摸了脚不洗手,又去摸耳朵,结果就传染上了。”
于锋称,霉菌性外耳道炎的主要症状有耳痒、耳内不适、流水样分泌物,分泌物阻塞耳道时影响听力。
“油耳”建议定期就医清理
如今专门的采耳馆越来越多,很多人喜欢去采耳放松一下,“临床我们也有发现,一些患者是去采耳后发现耳朵痒、流水才来就诊的,一查也是霉菌性外耳道炎,我们推测,很可能跟采耳工具消*不严格有关。”于锋介绍,有些采耳机构一般都是用酒精消*,但酒精只能消*细菌,是杀不了真菌的,给真菌消*一定要超过℃的高温,医院都是用高压炉来消*的,所以采耳馆的消*措施根本达不到要求。如果正好碰到一个耳朵“发霉”的人用过采耳工具,下一个人再用很可能会被传染。
“其实我们的耳朵都是有自洁功能的,耳垢会随着咀嚼运动自行排出,不用特意清理。”如果是一些耳耵聍分泌旺盛的“油耳”人士,可医院找专科医生清理一次,“不建议自己清理,如果不小心把耳耵聍推进去反而会堵塞耳道,引起听力下降。”
小牛易评:挖耳很舒服,但是要注意卫生哦!
Part2国内新闻
人民财评:让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融得更深
年*府工作报告提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放眼“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创新发展成为重中之重。尤其是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支撑和赋能,将进入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两者的深度融合,将全方位推动科技成果进入经济社会主战场,进一步形成澎湃有力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不断跃升的科技能力持续为实体经济创造着新增量和新空间。从引领移动通信、核电等重点产业跨越发展,到推动集成电路、5G、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绿色环保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壮大,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强化着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加快应用,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万家;北京、上海、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1家自创区和家高新区等推动形成一批创新增长点、增长带、增长极……凸显出科技进步所产生的巨大驱动作用。
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立足发展“刚需”,也是着眼长远的大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而迫切,无论是向科学技术要解决方案还是要答案,都反映出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还不到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包括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关键核心技术还不能完全自主,基础研究、原创性研究比较薄弱;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的能力还不够高,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能力不够,企业的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等。面向“十四五”,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就必须让创新要素充分流淌在经济和产业各个环节,引发深层次的“化学反应”。
小牛易评:新的征程已经启航,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科技创新有效供给实体经济,能有力支撑产业强、经济强和国家强!
Part3国际新闻
研究显示英国发现的变异新冠病*与更高死亡率有关
一个研究团队10日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英国发现的变异新冠病*VOC/01(又称B.1.1.7)与社区中成年新冠患者的更高死亡率有关。
B.1.1.7变异新冠病*于去年下半年在英国发现。英国卫生部门表示,这种变异病*传播能力更强。
本项研究中,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对比了英国社区中出现的新冠确诊病例相关数据。结果发现,在抽样调查的例确诊感染B.1.1.7变异新冠病*的病例中,相关死亡病例为例;另外抽样调查的例感染此前已有新冠病**株的病例中,相关死亡病例为例。这两批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接近。
研究人员说,这表明与感染此前已发现的新冠病**株相比,社区中感染变异新冠病*B.1.1.7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再加上B.1.1.7有着较强的传播能力,其威胁需要得到重视。
小牛易评: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防疫的春天,但只要国际上还有疫情,我们就一刻也不能松懈!
Part4*事新闻
陆*第75集团*某旅:高强度实战化训练打造作战尖兵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陆*第75集团*某旅从严从难抓实战化训练,把“训练区域”转变为“作战区域”。
走进该旅演训场,高强度训练考验着每名官兵的体能和意志。面对恶劣的环境和复杂的训练构设,官兵们密切协同、果断出击,在险局、危局中锻造制胜本领。
据了解,该旅始终坚持练兵备战鲜明导向,确保每一项训练内容紧贴战场环境,最大限度锤炼官兵作战能力。为确保演练内容的“新鲜度”,该旅还将每一次的演练数据采集归纳,并将训练中出现的各类困难和短板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训练环境,做到边训练、边采集、边完善、边更新,让每一次演练内容都不同。
该旅领导表示,“只有在实战环境下全方位磨砺摔打部队,才能锤炼官兵敢打必胜的意志和信念,要始终结合担负的任务实际,在研究训练、研究打仗、研究任务上下功夫,官兵们‘练为战’的思想才能树得更加牢固。”
小牛易评:每一次训练,锻炼出他们良好的身体素质;每一次坚持,锻造了他们勇于向前的毅力!
Part5中国科技
从“长七”到“长七改”我国中型运载火箭实现哪些技术提升?
12日1时5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发射。该运载火箭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改进研制而成,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不少于7吨。
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是在长征七号火箭成熟技术基础上的继承和开拓。长征七号改将承担未来我国高轨发射任务,肩负着将更多中大型卫星送入高轨道的使命。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货运飞船而研制的一型火箭。它发射的目标轨道是近地点公里、远地点公里的近地轨道。我国神舟飞船、天宫实验室和未来的空间站都是运行在这个轨道上。
而长征七号改则是为了满足高轨道发射而研制的一型火箭。所谓“高轨道”指的是距离地面最远达到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导航卫星、通信卫星都是在这个轨道上的“常客”。想要让卫星进入更高的轨道,火箭的飞行速度就必须要更快。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火箭总设计师程堂明:(长七改)面向的是中高轨道卫星的发射需求,它对火箭入轨的速度要求比较高,达到了10公里每秒左右。像长七火箭它只是为了近地轨道,比如天舟货运飞船发射而言,它的入轨的速度需求大概接近8公里每秒左右,所以这是最大的不同。
目前我国除了长征七号改之外,长征三号甲系列和长征五号火箭都具备高轨发射能力。长三甲系列火箭高轨发射能力是5.5吨,长征五号则达到14吨。对于目前我国一些中大型通信卫星七、八吨的体重而言,长三甲系列的运载能力稍有不足,而长征五号又有点“大材小用”,所以长征七号改就正好填补了它们之间的空白,同时还具备执行多种轨道发射任务的能力,为我国在太空中搭建起更为广阔的舞台。
虽然长征七号改火箭继承了前辈的成熟技术,但研制的难度不亚于设计一个全新的火箭,研制团队突破了大量全新的关键技术。
长征七号改火箭主体直径与长征七号相同,而个子却比长征七号高出7米,外形显得更加修长。然而就是这种修长的身材,给它带来了更为严苛的考验。与又细又长的棍子更容易折断一样,细长的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受到高空风的影响,一不小心就有“拦腰折断”的风险。如何让细长的长七改火箭能够保持姿态、飞得更稳,是考验设计师的一道难题。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宇航业务部副部长陈风雨:(长征七号改)整个长细比是咱们中国火箭目前最大的。所谓长细比就是火箭的总高度和它的直径之间的一个比例。因为火箭变高了,变软了,整个控制难度就加大了,包括参数设计到半实物仿真,各种参数都需要精细地去调。
此次发射,长征七号改火箭还采用了天基测量技术,通过天上的中继卫星进行火箭发射过程中的信号传输,大大提高测量的效率。研制团队通过艰苦攻关,实现了大容量传输技术在火箭上的应用。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火箭总设计师程堂明:这次新研制了6兆码的Ka频段的天基测量,能够利用中继星传输火箭的飞行遥测数据。这项技术成熟以后能逐步取代咱们国家的测量船。
小牛易评:中国科技,中国力量。作为新中国新的青春力量,为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肩负重任!
Part6体育新闻
苏炳添决赛6秒49创赛会纪录放了5米也创亚洲第一
北京时间3月12日,年室内田径邀请赛(西南赛区)开幕,这是31岁的亚洲飞人苏炳添时隔17个月后重返赛场,在今天上午的预赛里苏炳添跑出6秒69,展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苏炳添在刚刚结束的男子60米决赛中以6秒49夺冠,这个成绩创造了赛会新纪录,排名目前亚洲本赛季第一位、世界赛季第三位。
苏炳添是男子室内60米和室外米的亚洲纪录保持者,他在室内60米项目上曾10次刷新全国纪录、4次创造亚洲纪录。年3月30日,20岁的苏炳添在成都跑出6秒58,个人首次打开6秒60大关。年3月19日,在成都的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上,苏炳添预赛跑出6秒56,这是苏炳添的第一个全国纪录。年年初,苏炳添连续跑出室内60米6秒47、6秒43、6秒42的亚洲新纪录,并收获伯明翰室内世锦赛银牌。那一年是苏炳添职业生涯最高光的年份,他室外米两次跑出平亚洲纪录的9秒91,并在雅加达亚运会上以9秒92夺冠。
室内60米的世界纪录,是美国现役选手科尔曼在年2月创造的6秒34,苏炳添在年3月伯明翰室内世锦赛上获得银牌时创造的新亚洲纪录6秒42排名该项目历史并列第5位。3月7日凌晨的欧洲室内锦标赛上,意大利选手马塞尔-雅各布斯跑出的6秒47创造赛季世界最好成绩。截止本场比赛前,亚洲的赛季最好成绩,是28岁的伊朗名将塔夫提安2月28日跑出的6秒54。
本站比赛的男子60米,主要是苏炳添、吴智强、梁劲生三位国家队队友之间的竞争。上午的预赛吴智强以6秒64排名总成绩第一,苏炳添以6秒69排第二位,梁劲生以6秒72排第三。下午的决赛分为两个小组进行,三人都在实力最强的第二小组,苏炳添、吴智强、梁劲生分别在第3、第4以及第5道。上午的预赛结束后,苏炳添在接受采访时再次强调,这次参赛主要是找比赛感觉,听枪的感觉,不会要求自己拼到底。
本场决赛,发令枪响后苏炳添略比身边的吴智强略微慢一些,但前10米后他已经处于领先。苏炳添随后处于绝对领先位置,临近终点前5米开始明显减速,苏炳添以6秒49的成绩夺冠。上午创造个人最好成绩的吴智强以6秒63再次刷新PB获得亚*,梁劲生以6秒68获得本站比赛的第三名。
小牛易评:体育之星,冉冉升起。中国面孔,一往无前!
好书推荐《故事新编》
鲁迅先生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辛辣、刻板、一丝不苟?在这本书里,我觉得鲁迅先生非常有趣,他用幽默的语言批判着这个世界,用辛辣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这本《故事新编》,用新的角度,新的观点,来感受中国的传统故事。
每周一笑:
大家都知道地摊货买衣服是要还价的,有一次去买衣服,老板开价两百八,那时候不懂啊,还价老板一口气就答应了,不好意思不买,买了又觉得亏了,今天又去买衣服,开价还是两百八,有了上次的教训,直接还价一百五,没想到老板又是一口气答应了......
往期回顾
速写青程
孤独,强大的必经之路
青程映像
分享春天来临的喜悦
工程青媒
妇女节——致敬每一位“了不起的她”
文字来源/工程青媒易班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武文博
今日小编/李永琦
工程学院青年传媒中心
投稿加入我们:neau_gcqn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