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头有些晕,有时候会有耳鸣,这是啥情况?”
“坐车的时候,我听不见别人说话,
耳朵是不是有什么障碍。”
“孩子听力上有些障碍,想康复,想咨询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我们?”
3月3日,在第22个“全国爱耳日”到来之际,为唤起群众对于耳部健康问题的重视,提高群众的爱耳、护耳意识,减少听力障碍和听力残疾的发生,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石龙镇中山公园门口开展“全国爱耳日”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现场
专家面对面答疑解惑!
义诊现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专家们向每一位前来咨询的群众宣传听力残疾预防、发现、治疗及康复的相关知识,细心地为每一位群众诊断并解答疑惑。他们告诉大家爱耳护耳的重要性,提醒大家养成安全用耳的习惯。
义诊过程中,不少群众对爱护耳朵的意识薄弱,常常误认为五官疾病是小事,不会去多加重视,以致病情被延误。
“我1年前有只耳朵突然耳鸣且听力下降,但当时由于工作较忙就没有注意,直到现在还是会经常出现耳鸣,听力也未能恢复正常。”张女士咨询到。
“这种情况属于突发性耳聋,临床表现主要有单侧听力下降,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温延辉主任表示,突发性耳聋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大部分年轻人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过度疲劳、习惯性熬夜、长时间戴耳机、常处于酒吧等一些噪音大的环境里是损伤听力的重要原因。
通过本次义诊,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爱耳、护耳和预防耳部疾病意识,普及了健康用耳知识。
爱耳护耳
享受健康听力!
今年,世界爱耳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温主任强调,听力受损不分年龄,人人都需要健康的听力。不仅是老年人,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时刻注意。
日常生活中
有人喜欢掏耳朵
喜欢长时间戴耳机
其实很多不自觉的行为都在伤害着耳朵
温主任提醒
在日常生活中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来好好保护耳朵
1
克服不良习惯——掏耳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耳道皮肤耵聍腺的正常分泌物结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屑状耵聍,可以随运动时的振动和下颌运动时自行排除。大量硬结的耵聍,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皮肤,引起感染、发炎,甚至损伤鼓膜。耳痒难受时可以用棉签蘸少许酒精轻擦耳道。
2
防止耳朵进水
我们的外耳道深达2.5-3厘米,而且还不直,外耳道皮肤还有许多纤细的绒毛。游泳或洗澡、洗头时耳内进水,水不容易自行流出来,会诱发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听力下降。
3
谨慎用药,防止药物性耳聋
声波转化为电信号的重要结构——耳蜗毛细胞很娇弱,氨基糖苷类消炎药(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会损伤毛细胞。有的人对这些药物极为敏感,即便用上一点点药物,也会引起药物性耳聋。因此,在使用该类药物时一定要格外谨慎。
4
耳朵疼痛要及时治疗
我们的耳朵和鼻子中间有个肌肉管道——“咽鼓管”,用来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当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窦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时;或是飞机起降,压力变化过大,咽鼓管没有及时调整压力,都会引起急性中耳炎,导致剧烈耳痛、听力下降,需要及时就医。
5
远离噪音伤害
避免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噪音、装修噪音和KTV噪音等高分贝噪音。远离爆竹声、爆炸声和重金属摇滚乐等刺激性音源。嘈杂的环境中应佩戴降噪耳机、隔音耳套、耳塞、双手等护住耳朵。
温馨提醒
温主任提醒,生活中若一旦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的情况时,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切勿粗心大意,延误病情!
专家说的话
您“听”到了吗!
听力受损不分年龄
人人都需要健康的听力!
做好“筛查”,贯彻“康复”
才能达到顺畅“沟通”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
一起保护听力,享有健康!
科室简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立于年,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近年学科建设更是进入“快车道”,逐渐发展为一支技术力量雄厚、服务意识优良的医疗团队,拥有国内一流的诊疗设备、合理的人员配置。能够开展各种鼻内镜外科、耳显微外科、鼾症的外科治疗、头颈部肿瘤外科等手术技术。现有医生共11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部设有病床32张。主要承担着东莞市松山湖片区及惠州市部分地区的医疗、保健及疾病的预防工作。并承担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等多家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工作。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四位一体的医疗团队,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门诊具备多种听力检查设备,包括丹麦进口电测听检查仪、中耳分析仪、耳声发射信息仪、听觉诱发电位仪系统、耳鸣治疗仪等,可为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听力筛查”,做好“听力康复治疗”。
科室联系方式
门诊-
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