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会损伤外耳道?
(1)高温高湿的环境。这会影响耳道分泌腺体的功能,降低耳道局部的抵抗力,同时又给各种病菌提供了滋生的环境。(2)耳朵进水。游泳或者洗澡时,水进入耳道,如果没有及时擦干,会浸渍外耳道皮肤,破坏耳道中正常的微生物环境和酸碱平衡,容易造成感染。(3)掏耳朵或采耳。很多人喜欢掏耳朵或采耳,病菌容易附着在器具(包括不干净的手)上进入耳道,造成交叉感染,而且外耳道皮肤薄,非常容易受伤,也会诱发感染。(4)不良的用耳习惯。夏季经常佩戴耳机或者助听器,会导致耳道内环境密不透风,分泌腺也会被堵塞,会造成感染。(5)全身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贫血以及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的疾病,均会增加病菌感染的机会。(6)盲目使用一些抗生素滴耳,也会破坏耳道环境,造成霉菌感染。夏季“耳朵痒”不能忽视
霉菌性外耳道炎的主要症状就是痒,一些患者会因此反复掏耳朵,导致皮肤破损而感到疼痛,如果破损还可能继发细菌感染。此外,很多人还会出现“闷”的症状,这是因为外耳道皮肤肿胀,从而导致听力下降。如果在夏季发现上述症状,不要自行用药,比如现在有很多抗生素的滴耳液,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的,使用后不但“杀不死”真菌,反而会促进其生长。霉菌感染比细菌感染更难缠,而且容易复发,一定要进行正规的治疗。医生会使用一些消*药物来控制霉菌,而且会定期清理耳道的分泌物。如何预防耳朵“发霉”?
保持耳道干燥:平时游泳、洗澡要尽量避免耳道进水,比如佩戴耳塞。如果进水可以利用惯性,比如将耳道垂直地面,单脚跳或甩头将水排出。然后用棉签(可以选用婴儿用的细头棉签)轻轻擦干外耳道即可,不可用棉签频繁用力挖耳。对于已经患有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治疗过程中保持干燥同样重要,可以用吹风机(小温风)吹干外耳道。不要频繁掏耳朵:很多人喜欢用棉签掏耳朵,不掏就会觉得痒,结果清理耳道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力道也越来越大。掏耳朵不是一个好习惯,因为外耳道皮肤及腺体的分泌物(耵聍),对于外耳道是有保护作用的,一般情况下不用掏,其会自行脱落。频繁掏耳甚至用不干净的器具掏耳,是诱发外耳道感染最常见的原因。合理使用耳机:经常戴耳机,患上外耳道炎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同时也会导致听力损失。对于长时间佩戴耳机的人,如果出现耳道痒、胀痛,或者听力下降的症状,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建议不要再继续佩戴耳机。尽量不要选入耳式耳机,以免造成耳道内环境的潮热不通风,滋生病菌。另外,戴耳机的时间、音量要严格把握,最长不要超过一小时,尤其不要带耳机入眠。耳机要定期清洁,以免其附着的病菌进入外耳道。坚持治疗:霉菌感染容易复发,治疗周期长,很多患者感觉不痛不痒了就停止用药,过早停药也是引起复发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治疗要持续2~4周,具体何时停药,需要等医生检查之后才能确定。作者:吴坤
责任编辑:李雅琴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胡丽丽
往期精彩回顾
肠息肉是“定时炸弹”,超过40岁就要提高警惕!马齿苋为何被称为长寿菜?这些保健作用少为人知!老人突然“闹肚子”要警惕大病来袭什么样的运动可以延年益寿?适合自己就好!中医入药为何会选赤小豆,而不选红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