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7/26 23:47:0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三天治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长期间歇或持续性耳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和耳鸣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国内小学生发病率为0.5%~4.3%,各地域间差异性较大,南方高于北方。农民发病率为1.6%,全国平均患病率一般界于2%~4%左右,男女无显著差异。病理特点虽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感染的确切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但存在于中耳炎早期炎性渗出物中的病原微生物,细菌成份、内*素、补体、多种炎症细胞及主要由炎症细胞产生的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致一系列的非常复杂的炎性病理反应,使炎症和渗出液持续存在,促使肉芽组织形成,周围骨质破坏等病理变纪,是中耳炎持续并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阶段发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显示粘膜水肿和积液的增加,粘膜腺体的分泌能力的增加。因为粘膜肿胀和积液的排出,使连接中耳鼓室上隐窝和乳突腔狭窄的通道阻塞,正常流通变得不可能。而粘膜变化降低血液流动,引起局部pH值下降,形成菌株的改变。阻塞部位以后的区域渗出液长期储留不能被引流排出,久而久之机化后形成肉芽组织,逐渐形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标准1、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2、体征:具备下列项目之一者:(1)、鼓膜穿孔,鼓室内可见有脓性分泌物,粘膜可见肿胀、增厚、肉芽形成。(2)、鼓膜内陷,伴中耳胆脂瘤。3、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4、颞骨CT扫描:提示炎性改变。中医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手术治疗效果难以肯定,且有较高的复发率。北华大学《中医单病种固定治疗模式研究》课题组研制的三愈散,以最快的速度,三天治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开创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保守治疗的新局面。三愈散系纯中药制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等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其强大的凝固蛋白质作用能在短时间内凝固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而杀灭病原微生物,所有的病原微生物无一幸免。对病灶的脓液、渗出物有强力吸附作用,以使创面高度清洁,避免了创面病的重复感染。三愈散系外用纯中药粉剂,在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时,耳道勿须清洗消*,直接将药杨送达外耳道终端即可,每日一次,连续用药三次治疗结束,治疗后外耳道不需清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愈后,药物及炎性物结痂自行脱落而排出体外。中国.吉林.北华大学《中医单病种固定治疗模式研究》课题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