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临床知识05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的
TUhjnbcbe - 2021/9/24 17:11:00

中枢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

病变部位

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小脑,大脑半球

内耳接收装置及前庭蜗神经颅外段(未出内听道)

常见疾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小脑肿瘤,脑干病变,听神经瘤,第四脑室肿瘤,额叶肿瘤,颞叶癫痫,前庭性偏头痛

中耳炎,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梅尼埃病,乳突炎,咽鼓管阻塞,外耳道耵聍等

临床表现

①眩晕症状可持续加重,甚至发病7~10d仍有严重眩晕感;

②除眩晕之外,还伴有严重行走不稳,甚至无法独立站立

③患者可能主诉有房间倾斜错觉(roomtiltillusion,RTI)表现

④不伴随耳鸣,听力下降

⑤自主神经功能症状:不明显

⑥脑功能损害症状:可出现抽搐、瘫痪

⑦对糖皮质激素、前庭抑制剂不敏感。

①眩晕症状一般在发病24h达到高峰;

②无行走不稳;

③无房间倾斜错觉(roomtiltillusion,RTI)表现;

④伴随耳鸣,听力下降

⑤自主神经功能症状: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

⑥脑功能损害症状:无

⑦眩晕症状给予糖皮质激素、前庭抑制剂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查体

①眼震幅度大,形式多变,眼震方向不一致

②平衡障碍倾倒方向与眼震方相不一致,与头位没有关系

③前庭功能正常

④查体无三偏征

①眼震幅度小,多水平或水平加旋转,眼震快相向健侧或慢相向病灶侧

②平衡障碍倾倒方向与眼震方相一致,与头位有关

③前庭功能无反应或反应减弱

④查体可见三偏征

划重点:

1、眩晕疾病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大类,其中周围性眩晕主要由耳蜗、前庭以及前庭神经病变导致,中枢性眩晕主要由脑干神经核以上病变导致。

2、阵发、偶发严重眩晕,眼球震颤方向固定,单侧耳聋耳鸣常提示周围性病变。单侧耳聋伴耳鸣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可靠标志。

3、持续眩晕或失平衡,眼球震颤方向不固定,复视、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单侧轻瘫等常提示中枢性病变。阳性神经系统体征是中枢性病变的可靠标志。

4、根据眩晕时间初步判断疾病类型:

①眩晕持续数秒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②眩晕持续数小时至数分钟:梅尼埃病、缺血性迷路卒中(TIA)、偏头痛性眩晕;③眩晕持续1天或1天以上:前庭神经元炎、脑干病变、小脑梗死、内听动脉闭塞、功能性眩晕

5、眩晕问诊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问:眩晕性质:区分患者究竟是发生了头昏、眩晕或者不平衡。

第二问:持续时间:持续时间长短是几秒?几分钟?几小时?还是几天?

第三问:诱发因素:这次眩晕是怎么发生的,是由于体位改变还是随情绪变化?

第四问:发作次数:这是首次发作还是反复发作?第一次发作是什么时候?

第五问:伴随症状:发作时有哪些伴随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耳鸣耳聋或者四肢无力?

第六问:既往史:详细了解既往用药史、外伤史、心血管病、耳眼部疾患、内分泌疾病等。

第七问:判断现阶段精神状态:根据问诊过程判断患者目前精神状态如何?

第八问:家族史:有无眩晕家族史、发作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知识05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