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有一类患者:总听到病人说耳朵又痒又疼,流水,闷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的科普小课堂就为大家带来“发霉”的耳朵——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与预防。
什么是霉菌性外耳道炎
霉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及鼓膜感染霉菌而导致的慢性炎症。
本病在高温及闷热季节高发,致病原因主要是机体抵抗力下降,用不洁物挖耳,长期全身用抗菌素或耳内滴用抗菌素,常见的致病菌有曲霉菌及白色念珠菌等。
常见症状
1.外耳道肿胀疼痛,有持续性痒感。
2.耳阻塞感、耳鸣和听觉障碍。
3.外耳道感觉潮湿,可流出黑褐色分泌物。
4.如病变损害范围较大或较深,可有局部疼痛,严重者可并发坏死性外耳道炎,或伴有发热。
易患因素
1.游泳耳道进水,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状态。
2.经常挖耳引起外耳道炎症,中耳炎流出脓液的浸泡,外耳道分泌物的堆积和刺激,使得真菌得以滋生。
3.不洁挖耳史,例如:一个挖耳勺多人使用;采耳店或洗脚店采耳工具消*不严格。
4.某些疾病,例如慢性中耳炎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滴耳液;全身性慢性疾病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全身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生素等。
治疗方法
1.一般采用冲洗耳道的方式清理外耳道分泌物。
2.局部涂擦广谱抗真菌药物或是一些抗真菌药物喷剂或滴剂,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硝酸咪康唑乳膏(达克宁)等。
3.当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要联合抗生素治疗。但是注意过度使用抗生素滴耳剂反而会导致菌群失调,更加促进霉菌的生长。
日常预防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清洁卫生。
2.养成良好的耳道清理习惯,不要经常挖耳,耳内尽量保持干燥。
3.游泳以后耳道进水,要将其尽早的控干,并且可以适当的进行擦拭,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和干燥,或者局部的消*。
4.避免全身或者局部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
5.坚持用药:真菌较难根治,病程较长。不能按疗程治疗、规律用药都会使得疾病反复发作,因此一定要尽早治疗,坚持用药,按时复查,杜绝复发。
经常掏耳朵好不好?
——能不掏就不掏
绝大部分情况下,是不需要刻意去清理耳屎的。外耳道是有天然屏障,可以通过完整皮肤,或者耵聍(耳屎)来进行保护。
频繁的掏耳朵很容易造成外耳道皮肤受到损伤,很多人也会发现越掏耳朵越痒,主要是因为皮肤划伤造成细菌进入引起感染,造成出现瘙痒症状。
耳屎如果不清理,会不会越来越多?
——不会的,它会自己排出来
外耳道皮肤有自动向外移行的功能,换句话说,外耳道皮肤可以将这些耳垢向外运送并排泄出来。当人咀嚼、说话及张闭口(如打哈欠等)时,颞颌关节的运动带动外耳道而排出。
虽然耳屎会自行排出,但是如果分泌的是油性耵聍或者爱用棉签、手指等工具挖耳朵,就有可能将耳屎推挤到耳朵深处而形成耵聍栓塞或者炎症,医院就诊。
图文
朱宁
编辑
赵雪梅
审核
焦永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