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朋友小张跟我说,他感冒总是不好,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吃上感冒药,能缓解一点,一停药又发作了,我当时就怀疑他是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结果到我这里一检查,果然不是感冒,是很典型的过敏性鼻炎,而且一侧鼻腔已经有了小的息肉。现在,春天已经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越来越近了,这个时候也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在这里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如何诊断过敏性鼻炎以及如何避免过敏性鼻炎侵扰的常识。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许多疾病,如营养不良、寄生虫病和各种传染病等日益减少以至消灭,而各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却日益增多。过去40年间,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明显增长,过敏性鼻炎全球平均发病率在10-25%左右,而我国目前缺乏这方面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得过敏性鼻炎呢?从发病机制看,过敏性鼻炎属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当变应原进入特应性个体后,机体内产生相应的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并附着于介质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表面,机体即处于致敏状态。当相同的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此变应原则与介质细胞表面的IgE“桥联”,并激发细胞膜产生一系列生化变化,破裂并脱颗粒。从被排出的颗粒中和细胞内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缓激肽等,这些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的病理变化,机体处于发敏状态,临床上则表现为喷嚏、清涕、鼻塞、鼻痒等典型症状。那么过敏性鼻炎如何诊断,怎么和感冒区别呢?感冒患者发病前数小时或1~2天鼻内有干燥、灼热感,或异物感、痒感,有时畏寒、全身不适。此后约2~7天内出现鼻塞,逐渐加重,频频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伴嗅觉减退,说话时有闭塞性鼻音,还可能出现鼻出血;同时全身症状达高峰,如发烧(大多为低烧)、倦怠、食欲减退、头痛等。鼻粘膜呈弥漫性充血、肿胀,总鼻道或鼻腔底充满水样或粘液性分泌物。最后清鼻涕减少,逐渐变为粘液脓性,全身症状逐渐减轻。如无并发症,7~10天后痊愈。相比较,过敏性鼻炎则无发烧等全身症状,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感鼻内发痒。有的患者可伴有眼痒和结膜充血,外耳道、软腭等处发痒。喷嚏,为反射性动作。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甚至连续10个或数10个。多在晨起或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鼻涕,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地从鼻孔滴下。鼻塞,程度轻重不一,间歇性或持续性,单侧、双侧或两侧交替,表现不一。过敏性鼻炎由于鼻粘膜水肿明显,鼻塞常很明显。此外,由于鼻粘膜水肿明显,部分患者尚有嗅觉减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