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好发于冬季和早春,它是发生在中耳部位的感染,常由病*或者细菌引起鼓膜后方区域发生炎症。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可能会引起听力下降,严重者还会导致鼓膜穿孔。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耳炎的那些事儿~
中耳炎的的类型
中耳炎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则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不同类型的中耳炎,症状会略有不同。
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道内流水、流脓甚至是出血等。
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耳闷、耳堵、耳鸣、听力下降等。
中耳炎的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一:耳痛。
耳痛常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因鼓膜急性充血导致患者疼痛感比较强烈,如果此时耳道中伴有脓性分泌物的话,疼痛会更加剧烈。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耳朵发闷发堵的感觉。
典型症状二:耳鸣。
中耳炎患者的耳鸣常常表现为间歇性,部分患者伴有低调或者高调的耳鸣。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捏鼻鼓气或者打哈欠的时候耳内会有“气过水声”的感觉,有时会间断一下然后再出现。
典型症状三: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是中耳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中耳胆脂瘤患者,因听骨链被胆脂瘤破坏,听力下降会比较严重。患者会有外部声音变小,而自听增强的感觉,在头部前倾转动时听力可暂时得到改善,然而当耳内积液比较粘稠时,做以上动作则不会改善听力效果。
另外,感染中耳炎可能还会引发全身症状,如:高热、呕吐、腹泻等。
中耳炎的病
中耳炎是累积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多由细菌及病*感染引起。可由感冒、流感、鼻窦炎、呼吸道以及鼻咽部等疾病引起。被感染后,病*通过咽部和鼻部的炎症向耳道蔓延,引起咽鼓管充血和肿胀,使得渗出物流通不畅,引发中耳炎。另外不适当的挖耳会造成外耳道及鼓膜损伤,导致鼓膜穿孔,最后也会引发中耳炎。
中耳炎是一种可以自行好转或痊愈的疾病,但是当我们耳部症状长时间不见缓解或者持续加重的时候就应该重视起来了。此时我们应该及时就医,通过专业的检查明确是否有鼓膜充血或穿孔的症状,对病情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预防中耳炎,注意生活细节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中耳炎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
1、戒除掏耳朵的习惯: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黏膜及鼓膜,引起炎症中耳。
2、洗头、洗澡防止水流入耳内:污水的浸泡加上耵聍的刺激,可能引发中耳炎,若原来鼓膜有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的复发。
3、夏季游泳前需做体格检查: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治好之后才宜游泳。
4、擤鼻时两侧鼻子交替擤,不可用力同时擤。
5、母亲给婴幼儿哺乳时要取坐位,尽量不要躺着喂,以免溢奶和吐奶引起中耳炎。
6、预防感冒,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临近器官的疾病。
7、一旦出现耳部不适,医院就诊,行耳部相关检查,预防中耳炎的发生。
腺样体、口呼吸对儿童发育有哪些影响?耳鼻喉医生来给你详细解答
#公告
为广大患者就诊方便,医院耳鼻喉科第三周会诊专家排班(9月14日——19日)
#喉咙总是有异物感,怎么办?
#患了慢性咽炎怎么办?会癌变吗?它与急性咽喉炎有哪些区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