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的结构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我们通常掏耳朵都是外耳道这部分
外耳道非一直道,略呈“S”形弯曲,长2.0~3.5cm。外耳道外侧1/3为软骨部,内侧2/3为骨性部。
外耳道皮肤较薄,与软骨膜和骨膜粘连较紧,所以当外耳道皮肤发生炎症,疖肿时,疼痛较剧。
前1/3软骨部皮肤含有类似汗腺构造的耵聍腺,大约有-个,能分泌耵聍,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耵聍腺分泌的耵聍和皮脂腺分泌的皮脂与外耳道皮肤脱落上皮混合形成耳垢,不但可以保护外耳道和鼓膜,还有抑菌,杀菌止痒作用。并且这种耳垢会随着我们吃饭,说话和运动而自行脱落。
后2/3骨部皮肤较薄,毛囊和耵聍腺较少。
所以经常自行掏耳朵会破坏外耳道皮肤,损伤耵聍腺和皮脂腺,引起外耳道皮肤毛囊和皮脂腺炎症。
如外耳道炎,疖肿,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真菌病。
严重者可引起鼓膜穿孔和化脓性中耳炎。
温馨提示:
耳朵应尽量避免进水,禁止自行挖耳,如有大块硬结的耵聍(俗称耳屎)医院找专业耳鼻喉科医生取出。
(来源:耳鼻喉科胡美玲)
按住上图“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