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卫生保健感冒后耳朵痛警惕中耳炎
TUhjnbcbe - 2022/6/3 14:00:00

儿童感冒小心中耳炎

每逢天气骤变、季节交替或进入秋冬季节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患上感冒,尤其是儿童,但很多儿童感冒后,除了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发热、咽痛、咳嗽等典型的感冒症状外,感冒后常常会出现耳痛、耳胀闷、耳堵塞感,甚至出现听力下降、耳朵流脓水,这些感冒后出现的耳部症状也让许多家长很困惑,这究竟是何原因所导致的呢?

真相是——您的小孩因为感冒引发了中耳炎!

告诉您一个秘密哦,耳朵、鼻子和咽喉其实是相通的,中耳的鼓室不是完全密封的,它通过一个斜行的“密道”与外界相通,这个“密道”叫做咽鼓管。咽鼓管可以维持中耳和外界压强的平衡,使鼻咽部的分泌物不会逆流进中耳腔,也可以排出中耳腔的积液。

人体感冒后,鼻腔黏膜会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加,容易堵塞咽鼓管,导致咽鼓管功能异常,或病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从而引发中耳炎。

一、为何儿童感冒后更易得中耳炎

儿童6岁以前由于咽鼓管尚未发育完全,与成人的相比,儿童的耳咽管较短、宽,且走向较水平。所以,一旦孩子感冒,带有细菌或病*的鼻咽分泌物会比成人更容易进入中耳,导致中耳腔的发炎。另外感冒后,鼻腔黏膜、鼻甲充血肿胀可堵塞咽鼓管,鼻涕增多,鼻涕中可携带大量病*、细菌,许多小孩也不会正确擤鼻涕,这会导致鼻咽部阻塞甚至进入咽鼓管,从而导致急性中耳炎。

二、中耳炎的症状

耳痛

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急性充血时疼痛较明显,若同时伴有中耳内脓性分泌物,则可表现为剧烈疼痛。部分患者会伴发耳闷堵感。

耳道流水或流脓

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当鼓膜穿孔后,会出现耳道内流出水样、血性或脓性分泌物,耳道溢液可表现为持续性发作或间断发作。

全身症状

畏寒、发热、倦怠,食量减少。小儿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旦鼓膜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听力减退及耳鸣

三、中耳炎有哪些危害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或误治后,轻者可导致听力下降、鼓膜永久性穿孔、流脓而转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易并发真菌感染,长期可诱发头痛和眩晕、胆脂瘤生长;严重者可并发脑膜炎、脑脓肿、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病症威胁生命。分泌性中耳炎会导致耳鸣、耳闷、中耳腔粘连,严重者听力下降无法恢复,婴幼儿可影响言语发育。

四、中耳炎如何确诊

当发现孩子出现上述中耳炎症状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医生检查时会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点:

是否有乳突部位肿胀和疼痛

双侧耳廓是否对称

鼓室内是否有积液

测试中耳压力及听力

评估鼻腔

五、中耳炎如何治疗

感冒后的孩子主要进行对症治疗,改善鼻腔通气、清除鼻腔分泌物、降温止痛。

止痛药

需要说明的是,孩子用的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仅能退热,也是止痛药,炎症状态下耳朵疼痛时可以使用。

抗生素

对于中耳的炎症,则可以根据孩子年龄、症状严重程度等决定是否需要抗生素。

分泌性中耳炎:一般不需要抗生素,但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症状,加重时及时看医生。

2岁以下的化脓性中耳炎:孩子常规需要抗生素,以避免发生其他并发症;2岁以上症状较重的孩子也需要抗生素治疗。

如果疼痛症状轻,发热不显著,可以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密切观察。

滴耳液

如果发生了鼓膜穿孔,外耳道内会有较多脓性分泌物,此时需要给予耳道清理及滴耳液治疗。

六、中耳炎如何预防

●感冒易引发中耳炎,故预防感冒,增强机体免疫力。

●积极治疗耳邻近器官组织的疾病,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咽炎及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

●纠正不良挖耳习惯,学会正确擤鼻涕方式:手指按住一侧鼻孔,另一侧鼻孔轻柔地向外吹鼻涕,双侧鼻孔交替进行,勿同时捏住双侧鼻孔用力擤鼻涕,防止分泌物进入咽鼓管。

●避免外耳道进水,预防外耳道炎症。

以童为本·快乐飞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卫生保健感冒后耳朵痛警惕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