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第五章我喊你,你听不到吗
TUhjnbcbe - 2022/7/13 16:23:00
北京皮肤病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朋友年前刚生了娃。

前段时间紧张兮兮的跟我说她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个孩子不怕声音,怎么喊他都没反应,乃至在他头上击个掌他都没反应。

担心是个聋哑儿。

我说别瞎胡说,孩子还小,你喊他他咋可能有反应?

她说,没反应总要吓哭吧?

还说自己越想越害怕,都开始研究人工耳蜗,研究本地的聋哑学校了(这有个前提,不是说一次两次孩子没反应,是很长一段时间他对声音都没有回应)。

我联系了一位在口腔科的同学,口腔科跟耳鼻喉还是两个概念,但是很接近了,我转述朋友的话给她,她认为若是如她所描述,大概率的确是听力有问题,医院做一下检查,然后再决定下一步。

我又转述给朋友,她接着医院,家人不让她去,还骂她乌鸦嘴,都觉得她这个想法太奇葩了,孩子这么小,你喊他,他咋可能有反应呢?

医院怎么办?同学又给了她一个建议,让她去调取婚检记录看看先。

因为婚检记录里会有耳聋基因筛查,重点是Gjb基因,这是中国人最容易携带的耳聋基因。

朋友立刻跑去查,结果工作人员不给看,说是只要当时没有接到复查电话,就说明没问题。

朋友问,那什么情况下会电话通知复查。

回复说主要是SEX方面的疾病,例如艾滋病。

朋友还是想知道,婚检到底检了什么内容?什么结果?

工作人员可能以为她是想秋后算账,更加的谨慎了。

纠缠了几次,没有结果。

一方面,朋友继续研究聋哑问题。一方面,不断观察,例如故意把卧室门关的很响,看看能不能把孩子吓哭。

后来终于吓哭了,心里一块石头落下了。

说到婚检,可能很多人觉得重要吗?

非常重要,甚至,我认为这是一种人生预演,你们俩的基因会产生什么样的组合,会生出什么样的孩子,什么遗传病的概率有多大。

一句话,你能否接受对方的家族遗传缺陷?

说回耳朵,

耳疾方面最折磨人的是耳鸣,非常难治。

耳鸣是什么感觉?

夏天的知了叫,有印象不?持续不断的那种。

据说就那感觉!

有个朋友十多年前就耳鸣,她总觉得自己活不了太大年龄,有两个原因,一是耳鸣,二是她妈算命算着她活不过50岁,从而给她种了心锚。

尝试了无数方法治疗都不管用,后来求助心理学老师,老师问她身体上能承受不?

她说,能。

老师说,你知道人生是一个什么过程不?就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慢的意识到了一点,我们不是要消灭慢性病,而是学会与它们和谐共处。

老师认为,耳鸣会伴随她一辈子。

让她学会接纳,调整作息,规律运动。

现在这个朋友早就过了50岁了,还越来越精神,耳鸣呢?基本上已经没事了。

几个原因吧。

第一、这么多年,有自愈的成分。

第二、不掏耳朵。

第三、规律作息,每天运动。

身体机能变好了,一些慢性病自然就会得到抑制,她现在非常认可那句话:余生,我们要学会跟身体的慢性病和谐共处,不是谁把谁给消灭。

说这才是真正的浪漫。

一起变老。

之前我很喜欢洗澡后用棉棒掏耳朵,一周好几次。

有段时间耳朵痒的厉害,还会长红疙瘩,摸到会痛,一开始也没当回事。

有次跟朋友闲聊,有个说道自己喜欢用棉棒掏耳朵,掏成了中耳炎,吓我一跳,心想我不会也是吧?

医院。

挂号,排队,看诊,可视操作,有个小屏幕显示耳朵里面的样子,医生给我看了看,意思是里面掏红了,但是我这个还不至于到中耳炎的地步。

他建议我,一个月去复查一次。

期间,不要掏耳朵,更不能让别人掏。

也没用药,过了一周左右,好了。

那几天我一想拿棉棒的时候,就想起医生的建议,立刻就放下了。医生认为耳屎是不需要掏的,除非是堵死了,成年人的耳疾多是掏出来的。

不掏,什么事没有。

一掏,全是事。

耳屎不掏怎么掉?

咀嚼时蹦跳时,自然就脱落了。

后来我三个月又去复查过一次,他拿仪器给我扫一下,我可以看到自己耳朵里的样子,有一些些耳屎碎片,他不建议掏,意思是回归到正常耳朵的样子了。

还跟我讲,没事不要掏耳朵,更不要让别人掏,尤其不能让沐足店的小姑娘掏,因为小姑娘的手上、棉棒上普遍带有脚气真菌,有些人耳朵里都长脚气,需要抹达克宁。

这......惊到我了。

还有,洗澡后用棉棒掏耳朵很容易诱发真菌性外耳道炎……

耳朵不能随意掏,不掏没病,掏多了有病,耳屎可以自行排除,若是耳屎无法排出,堵塞耳道,听力下降,或者耳朵痒的实在厉害,去医院找医生给掏。

据医生讲,90%的耳朵是干净的。

耳朵类的疾病,也是一分为二。

一类是单纯的耳朵疾病。

一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仅仅是耳科如此,什么科都是如此。

因为,人体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整体。

耳聋,多是先天性的。

我看过一位妈妈写的帖子,她和老公都是隐形耳聋基因携带者,她很担心孩子的听力问题,但是呢,又很爱丈夫,就决定生娃,生了以后,发现娃听力没有问题,但是听不了小的声音。

她写了这么一段话:当风吹过树林,虫子在草间细语的时候,我就会害怕,怕她听不到这些。这是我心里的一根刺,一辈子无法释怀的刺。

还有一个镜头我印象很深,一个娃娃安装了人工耳蜗后,第一次听到了妈妈的声音,是那么的恐惧,那么的惊喜……

那后天有没有可能致聋?

也有。

一是我们熟悉的衰老致聋。

小地方老人戴助听器可能比较少见,听不到多吆喝几次就是了。一二线城市里很多老人都会佩戴助听器,但普遍都是单只,其实配一个是错误的,若是双耳都有明显听力损失,应该双耳同时佩戴助听器。

因为,单耳佩戴助听器没有方向感,也会导致另外一只没有佩戴助听器的耳朵听力下降的更快。

该如何选配助听器?

很简单,去医院,听医生的。

二是突发性耳聋,所谓的突发性耳聋,就是听力突然下降,这个不能耽误,这个病最佳治疗窗口期为七天内,最*金的时间为病发72小时内。

所以,一旦突然,医院,别等!

这个,不分年龄。

每年高考季,都有考生突然耳聋。

压力太大导致的。

突发性耳聋与佩戴耳机有没有关系?

关系不大,核心是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熬夜。

那佩戴耳机会不会导致听力下降?

会!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建议佩戴耳机时间不超1小时,我平时很少戴耳机,曾经迷过一段时间耳机,不过买了也很少用,只是觉得耳机可以以小博大,例如四五千的耳机可能堪比五六万的音响效果。

我现在,也就每天运动时戴耳机。

戴什么耳机?

骨传导耳机。

声音是通过骨头传导的,不走耳道,目前国内做的最好的品牌是韶音,目前在天上的宇航员用的就是骨传导耳机,也是韶音的。

这玩意,不能谈音质,也就是听个动静。

宇航员之间如何通讯?

声音传播必须通过媒介,空间站里有空气,那么声音可以传播,若是宇航员出舱作业呢?那必须通过无线通讯设备才能通话。

顺便科普一道物理题,初中毕业会考:宇航员在太空中只能通过三种方式传播声音:无线电接收器转化信号、头盔与物体碰撞、骨传导。

骨传导耳机,比较适合骑行、跑步运动。

因为,它不占用外耳道。

你可以听到双重声音,既可以听到耳机里的声音,又可以听到环境里的声音,例如骑友跟你打招呼,路边的叫卖声。

因为对医生说的有些人耳朵里都长脚气持怀疑态度,我还专门去认真学过耳科内容,买过医学院的教学录像,不知道大家了解过一个地下生意没,你想学什么专业的知识,都可以在网上买到对应的大学教室录像。

包罗万象。

看后真是大开眼界。

看视频学了耳科专业的知识,有用吗?

有。

有个朋友是体育老师,总是动不动眩晕,她身体素质特别好,血压也不高,我弱弱的提醒了一句:可以去耳鼻喉科检查一下,是否为耳石症。

我们耳朵里有个小石头。

可以理解为陀螺仪。

我们能直立行走,核心靠它。

一旦它发生了错位,就会导致眩晕,最简单的诊断方式,一句话:转头翻身引发剧烈头晕。

这个怎么治疗呢?

物理疗法,很多人根据视频教学自己就能复位。

医院一诊断,果然是。

平时,我们总喜欢说“我晕”,实际上呢,我们都太年轻,还不懂晕是什么感觉,我去看过一次眩晕的病人,对我是彻底颠覆了,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平衡了,走路要扶着墙,要么让人搀扶,每一步都颤颤悠悠。

太痛苦了。

继续说耳石症,耳石症有点类似感冒,很容易复发,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案,只能是一次次复位。

还有一点,外力也会导致耳石症,例如被篮球击中了脑袋,被人扇了巴掌,也会引发,有些时候辗转了几个科室都找不到病因。

耳科里还有个病,也眩晕,但是要比耳石症厉害,叫美尼尔综合征。

耳石症很短暂,而且与头部旋转有直接的相关性,很容易诊断。

而美尼尔综合征呢?是站着的时候,旋转式眩晕,而且比较持久,发病原因也多元化,可能和外伤、感染、自身免疫因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

发病原因多元化,那么对症治疗的难度就加大了。

目前主要是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

药物治疗就是直接给来个大组合:前庭神经抑制剂、血管扩张剂、抗组胺药、镇吐药、利尿脱水药、钙离子阻滞剂,多管齐下,总有一管赌中了。

手术治疗主要是迷路切除术、颈交感神经切断术、前庭神经切断术。

总而言之,治疗难度大,主要是病因难寻。

说到地下生意,我买过的视频里有个讲师非常幽默,他说,如果睡觉时有蟑螂,那么蟑螂大概率会钻进你的外耳道。

还讲了一个他在门诊上的案例:有次碰到个女患者,耳朵红、痒、胀、流脓,听力减退,诊断为真菌性外耳道炎,经过治疗终于康复。

患者问:我办了块钱的采耳卡,怎么处理呢?

他想了想,说:送人吧,跟谁关系不好就送谁。

这......

你可能还想看:

第四章:鼻子or咽喉?

第三章:我,要你看到

第二章:眉有问题

第一章就,挺秃然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五章我喊你,你听不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