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尝试着搜了一下"肺炎症状"等关键词,看到了一些上不了热搜、甚至评论都是零的微博:
昨天长江日报-长江网发布了一条新闻,《泡脚后测体温偏高,男子在家嚎啕大哭,情绪是疫情的第一免疫力》: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依然在心里暗暗担心自己是否染上肺炎。
面对疫情,有恐惧和担忧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你也处于恐慌中,我想为你的担忧提供一个新的可能性,以及为你整理了一些可以提供切实帮助的渠道。
01网络疑病症(cyberchondria)一种与医疗信息搜索有关的异常行为模式。
它主要表现为搜索行为与健康焦虑的恶性循环,搜索引发焦虑,而焦虑促进了下一次搜索。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快的获得医疗信息。
当自己身体略有不适时,很多人都会先上网搜一下自己的症状。然而,可能本来只是头疼,上百度一搜却告诉你可能是脑瘤。
当发现自己的症状可能对应极其严重的病症,就会变得焦虑。
而为了确认自己的健康情况来缓解这种焦虑,你又开始了一次搜索,但模糊的信息不仅没有缓解你的焦虑,反而加重了它。
如此反复,使得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搜索与焦虑之间。
近期大量关于疫情的消息,使得人们对肺炎类似症状更加敏感,继而不断搜索相关信息,越搜越觉得自己感染肺炎。而这只不过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恶性循环。
年微软科学家RyenWhite和EricHorvitz第一次对网络疑病症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他们发现,这种奇怪的搜索行为往往可以持续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
根据心理学家的总结,网络疑病症共包括四个基本特征:(a)重复且多余的网络搜索行为;(b)累积增加的消极情绪;(c)阻碍正常生活节奏;(d)不断寻求安慰。
网络疑病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根据英国卫生局统计的报告指出,每年五分之一的医疗开支与网络疑病的相关行为有关,累计浪费医疗资源高达4.2亿英镑。
如果你真的非常怀疑自己或者家人感染肺炎,不要再刷症状对号入座了,医院增加双方负担。
阿里健康对湖北用户推出在线义诊服务,支付宝搜索“问专家”就能找到,有数百名执业医生实时在线免费问诊,时间为每日8时30分至24时。丁香医生、医院,医院联动全国医生,针对新型肺炎问题,湖北用户免费问,非湖北用户咨询享低价。医院已开通在线问诊,发热门诊专科和心理咨询门诊均是免费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