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真菌性肠炎
白
1
真菌性肠炎(mycosisenteritis)是由真菌侵袭肠道黏膜引起的一种溃疡性伪膜性肠道炎症。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寄生于肠黏膜引起炎症而致病,2岁以内幼儿发病较多。所以我们本次主要介绍念珠菌肠炎(candidaenteritis)。
念珠菌肠炎
发病诱因
1.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2.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肿瘤化疗或放疗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
3.存在某些基础疾病如慢性肝病、糖尿病、AIDS等。
4.肠道营养不良和手术创伤
病原
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迄今为止已发现一百七十余种,其中以白色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引起的感染最常见。
临床表现
婴幼儿发病率较高,一般由口腔念珠菌发展而来。主要表现为腹泻,大便每天10~20次,呈水样或豆腐渣样,泡沫比较多且呈*绿色,有发酵气味,有时可见粘液,可伴有腹胀、低热,甚至呕吐,但腹痛少见。粪标本碘涂片可见大量出芽酵母和菌丝,培养多为白色念珠菌。患儿常伴有鹅口疮,肛周可见*白色假膜。
诊断
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需结合病史及其它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如粪便直接镜检、培养和组织学检查。
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
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
停用原有抗生素。
可应用微生态制剂。
2.液体疗法
静脉补液:应静脉输液,以补充水分、热量,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
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失水者和静脉补液后病情已有改善者。
3.抗真菌治疗
1)首选制霉菌素口服,儿童每日5万-10万U/Kg,分3-4次饭前服用,疗程持续1-3周。
2)咪唑类抗真菌药:包括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对于严重的念珠菌感染,静脉及口服用药效果均佳,剂量3-6mg/Kg,每日1次,重症感染可增加至每日2次。
3)大蒜素:本药除有抗菌作用外,对念珠菌亦有明显抑制。
预后
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如能及时诊断,治疗得当,则愈后良好。
真
菌
性
肠
炎
END
本期编辑:非亭儿研所感染科
欢迎